湖北:加强博物馆建设,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丨经验交流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何庆良 发布日期:2025-01-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年来,湖北省挖掘240余座博物馆资源,通过加强设施建设、文物藏品管理与保护,立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讲好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历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牍”懂中国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以出土多批次重要简牍闻名于世。其中,1975年12月在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秦简共1155枚,残片80枚,近4万字。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在云梦境内的睡虎地、龙岗、大坟头、木匠坟、珍珠坡、江郭及郑家湖等十余处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木牍文本、罕见的板画图像、大批精美的秦代漆器,为研究我国大一统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见证了2000多年前秦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云梦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二级文物64件。近年来,博物馆实施展陈提升工程,《古泽风华——云梦古代文明展》通史展和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云梦出土秦汉木漆器展2个专题展,展示了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汉简、黑夫家书木牍、龙岗秦简、“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珍贵文物,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历史的窗口。

  展现中华文化魅力。湖北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积极探索“博物馆+演艺”融合项目,打造沉浸式剧场,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博物馆打造大型沉浸式实景剧《千年巴东一夜回》,结合现代声光电手段,以情景剧、歌舞、非遗展示等形式,讲述了宋朝时期,陕西人寇准在巴东任县令期间,将中原农耕文化引进巴东的历史故事,让游客在欢笑与感动中了解各民族“三交”的历史。同时,该馆携手巴东县民宗局探索跨界融合,打造集游览观光、文物鉴赏、文化体验、科考研学、清廉教育于一体的巴东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园,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通过历史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技术等,再现了三峡移民长达30年的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恢弘历程。展厅重点复原了三峡古镇的古街古巷、吊脚楼、纤夫拉纤等场景,设置裸眼3D体验展项“穿越大三峡”,让观众置身三峡水库蓄水前的归州古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湖北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着力打造传播平台,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湖北省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手段,让观众在手机上“敲响”曾侯乙编钟,聆听古乐之声,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认同。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抢救性搬迁、集中复建12栋明清建筑,打造集文物保护与文旅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荆楚历史文化展示区。蕲春县博物馆依托馆藏624件(套)珍贵文物,展示明代藩王宗室遗珍,掀起阵阵打卡热潮。武汉东西湖区持续打造博物馆小镇,整合贞元博物馆、德森地契博物馆、长庭陶瓷博物馆、竹韵堂竹雕博物馆等资源,多角度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