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也“推普”丨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琨 发布日期:2025-01-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的父亲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也是学校为数不多既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懂蒙古族语言的老师。

  从教40余载,父亲最大的感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犹如无形的翅膀,可以帮助学生翱翔蓝天。

  有段时间,父亲和寄宿制的孩子们一起吃住在学校。教学之余,他还承担着照看住校孩子的责任。父亲记得,有个女孩来自巴丹吉林沙漠深处一户牧民家庭,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较差,她在学习过程和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遇到不少难题。

  父亲决定帮助这个学生,为她量身定制了详细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计划,与她一起读诗歌、背课文、查字典、学绕口令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不仅能够流畅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没有了交流障碍,女孩变得开朗自信,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卓越,后来考入北京科技大学。

  父亲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者,也是学生受益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见证者。他愈加坚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从娃娃抓起。

  “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少数民族的孩子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长大实现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父亲说。他不仅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体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给住校学生讲身边的成功小故事,与他们一起做体育游戏,教他们生活中的小技能等,全面激发他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

  从民族式摔跤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搏克非遗传承人,父亲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带着孩子们一起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贯穿其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遇到合适的机会,他还带着孩子们出去参加比赛,加强与其他学校各族青少年的交流。

  父亲知道,每一个“小搏克手”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他们将传统与未来紧密相连,不断坚定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也都加入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行列中,用语言文字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父亲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学得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们也因此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成就了更精彩的人生。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