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料、新观点、新理论:元明清史与中华民族历史观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2024-12-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1月3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新史料、新观点、新理论:元明清史与中华民族历史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二级巡视员陈晓嫚,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朱浒,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赵现海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

  查显友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三交”史研究和中华民族历史研究。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当前,在国家民委的直接领导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要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更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陈晓嫚在致辞中介绍了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三交”史编纂工作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强调“三交”史编纂旨在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事实和理论依据。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民族史,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五个共同”,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牢牢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朱浒在致辞中表示,清史研究一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在“三交”史编纂工作中,更加关注过去有所忽略的边疆民族史研究。清史研究在新史料,尤其是多语种、多民族、多维度史料的发掘上,仍有迫切需求和学科优势。对此,国内清史学者不但要直面来自西方话语体系的挑战,而且要走出清史学界,以更加宏大的视野助推清史研究的发展。

  赵现海表示,新时代推进民族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不仅在于确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还要把民族研究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抓手。与“新清史”错误论断相反,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最高峰的时期,长城地带的整合推动了汉民族和北方民族不断融合、交流和统一。

  彭勇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设想和目标,他认为,学界要探索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新定位。元明清三个王朝既各有特点,又前后贯通。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而言,元明清时期和其他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这需要从新史料、新观点和新理论的角度集中阐释。“三交”史能成为2023年度全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以及交叉属性强、兼具宽度和深度、创新性突出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元明清时期的中华民族史研究中尤其突出。

  研讨会分为两个分论坛同时进行。与会的30余名学者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新史料、新观点、新理论等角度,深入挖掘各民族文献中的民族交融与大一统观念、元明清三代的国家体制与边疆治理的经验与传承、边疆各族群的交融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成长的历史,全面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不断巩固与发展的多重面相。分论坛讨论结束后,各位专家围绕元明清历史的连贯性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圆桌讨论。

  闭幕式由彭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致闭幕辞。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紧扣新史料、新观点、新理论的主题,打通断代、推陈出新、引领前沿,是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对深化新时代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和元明清史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