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西藏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红旭 马静文 发布日期:2024-10-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要加强西藏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社区虽小,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却举足轻重。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吸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热心为各族群众服务的社区居民和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强社区“两委”班子,做到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从优秀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中培养社区“两委”成员的后备力量。

  要加强政治训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深入了解西藏区情和社情民意,增强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的能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落地见效。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坚持贯穿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要在服务各族群众的过程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

  社区工作拓展了各族居民交往的场域,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创造了交融的机会,促进彼此了解、相互学习。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活动,依托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行动,摸清社区资源底数,建立精准工作台账,推进互嵌式社区共创共建。优化社区治理机制,坚持大事集体议、好坏居民评、矛盾邻里调,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促进各族群众在守望相助中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坚持为民服务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在情感上亲近居民群众、行动上服务居民群众,重点增强年轻社区工作者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区工作者用心用情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营造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振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要做好“社区人”,增进“家园情”,坚持以人为本,将心比心,在闲话家常中倾听群众心声,在推心置腹中梳理群众需求,在恪尽职守中回应群众关切。处理好“家常事”,扩及“公共域”,不仅处理好一件件“个案工作”,还将具有共性的问题变成“公共议题”,动员社区居民协商解决,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打造高素质、全科型社区工作者队伍,实现从“专职负责”向“一人多岗,一专多能”转变。“全科社工”是全面掌握人社、民政、卫健等社区公共服务各项业务技能的社区工作者,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具有一人多岗、全科全能的优势,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为民服务中历练能力、增强本领。

  坚持专业化方向

  社区工作是一项事务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发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优势,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管理干部队伍。

  坚持实践导向,提升专业技能。目前,我国高校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中,与社区工作最接近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课程、公共管理专业的社区管理学课程、社会学专业的社区研究课程等,但社区工作的实际需要远大于这些专业和课程的覆盖范围,需要社区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要加强校地合作,推动高校、社会工作等专业力量与社区以“结对子”等方式共同开展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完善职业认证体系。近年来,西藏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社区干部岗位等级,推进社区工作者专职化转型发展等工作。拉萨市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实施方案,优化员额管理、准入机制、管理体系、岗位设置等配套制度,完善“招、任、训、管、用”工作链条。西藏民族大学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团队通过校地合作方式,为拉萨市城关区社区工作者提供基于实践的分阶段业务培训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专项培训,以考促学,铸基培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决策部署,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

  数字赋能社区治理。完善基层数字化治理机制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拉萨市城关区先行先试,建成投用党群服务V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项功能得到延伸,有力助推“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为周边居民带来了更多资源、更优服务、更好体验。城关区积极打造智能化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开设虚拟仿真情景沙盘、VR资源、AI智访等课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为社区工作赋能。社区工作者要适应数字化趋势,提升数字素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简介:刘红旭,西藏民族大学教授;马静文,拉萨市城关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本文系2023年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重点课题“党建引领的社会工作参与西藏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项目号23ZDF01)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