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族居民“幸福成色”更足——内蒙古完善社区服务、推动群众安居
来源:中国民族报 安宁宁 郑涵月 发布日期:2024-07-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基层社区是重要阵地。近年来,内蒙古各地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了各族居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和谐家园。

  近日,中国民族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呼和浩特、兴安盟等地,探访多个社区,记录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百家”成“一家”

  “十夸政策真不赖,危房改造的新一代,土墙土房不存在,老百姓幸福乐开怀。”近日,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的小广场上,62岁的庞爱珍身着绿衣花鞋,表演了二人台呱嘴说唱《十夸党的政策好》。她诙谐幽默的动作和曲调赢得了阵阵掌声。

  庞爱珍是天骄社区的居民。多年前,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武荷香偶然看到了庞爱珍的表演,便时常邀请她来清泉街社区开展活动。

  清泉街社区居民在小广场上表演舞蹈。郑涵月摄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是增进邻里感情、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宝’。”武荷香介绍,社区成立了额吉舞蹈队、合唱团、模特队、晋剧团、二人台、秧歌队等文体组织,每年举办200余场各类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情感交融。

  清泉街社区共有18个小区,居民2732户、5400多人,汉、蒙古、回、朝鲜等多个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共处。每逢节日,大家聚在一起,品美食、赏节目、话家常……在仪式感十足的庆祝活动中,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蒙古族居民孟英在清泉街社区生活了十几年。刚搬来时,她有些陌生和无助。后来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和大家分享亲手做的奶茶、手扒肉,让她逐渐找到了归属感。

  73岁的金福姬是朝鲜族,在社区生活了21年。曾经她的生活遇到困难,社区得知后,帮助她在小区开了一家餐厅,现在收入稳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一到节假日,她还会做些拿手的美食给邻居们品尝。

  “父亲去世那年,我心情低落,身体也不好。”78岁的汉族居民李新华说,“是社区工作人员一直照顾、开导我,帮我走出了悲痛。”

  “各族群众相亲相爱的故事,在我们社区数都数不清。”武荷香在社区工作了45年,“有事儿找社区”,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等,建起“民族团结爱心超市”,常备米、面、油等居民所需的物资。社区还设有“武荷香工作室”“荷香唠嗑室”“好邻居议事厅”等平台,定期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长廊、小广场、红石榴凉亭等场所和居民互动,为“大事小情”建立台账,遇到矛盾就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一次,两户居民因管道漏水产生矛盾。武荷香了解情况后,把两家人叫到“荷香唠嗑室”,心平气和地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两家人握手言和。“社区连着千家万户,希望各族居民能在这个‘大家庭’中不分彼此,生活得更加幸福。”武荷香说。

  多年来,清泉街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云上”到“心上”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让兴安盟科右前旗兴安北京社区喜爱唱歌的63岁居民夏秀华直呼“过瘾”。她与姐妹们挥舞着国旗,与视频里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的居民同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悠扬的歌声如同一座桥梁,将京蒙两地居民的心紧密相连。

  兴安北京社区居民参加手工活动。安宁宁摄

  成立于2023年10月的兴安北京社区,是内蒙古唯一一个以京蒙协作为主题而命名的社区,现有7个住宅区,入住居民4102户、1万余人,涵盖汉、蒙古、满、朝鲜等多个民族。

  兴安北京社区党委书记王广丽说,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草原连着北京”为主题,积极打造具有兴安盟特色且融入“京韵”的社区发展模式,以非遗传承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每逢腊八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兴安北京社区都会联合北京市共建社区,组织开展“一起来过中国节”云上活动,两地居民一起品相声、赏京剧、闹元宵、猜灯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老一小”是兴安北京社区工作的重点。社区借鉴北京市先进的社区治理经验,学习志愿服务、养老模式等,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居民范玉花家中,社区“七彩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白杰正忙着打扫房间。范玉花今年65岁,儿子在外地工作,丈夫常年卧床需要照顾。“社区工作者了解我的情况后,时常上门探望,帮我收拾房间,给我买生活用品,他们就跟我的儿女一样。”范玉花说。

  社区还实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小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北京市一家爱心企业捐资50万元,助力开展“石榴籽小课堂”青少年阅读推广计划。截至目前,辖区120多名青少年共同品读了30本好书,让爱我中华的种子通过阅读,扎根在京蒙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小说《静静的艾敏河》是我和我的好朋友王佳乐最喜欢读的,他从书中读出了草原人民博爱的高尚情怀,而我被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在“石榴籽小课堂”读书分享会上,学生苏若熙说,通过与大家交流读书心得,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全面。

  目前,兴安北京社区与北京市共建社区携手打造社区治理、全龄友好、文化传承、文明实践、人才培养等5个共同体,合力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美家园。

  “忧居”变“喜居”

  在兴安盟阿尔山市新城街道森旺社区,一列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号”的小火车格外显眼。印着“东方红”字样的红黑相间的火车头牵引绿皮车厢,似从远方驶向阿尔山。

  这列小火车其实是由一个汉、蒙古、满多民族融合的家庭经营的特色餐厅,如今已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游客们可以在车上品尝美食,还能住上一晚,体验车马邮差、时光慢行的老林区生活。

  步入车厢,眼前的组合音响、座钟、戏匣子等老物件,是“停斧挂锯”的林业工人们带到新家园的。居民们多为原来的林业工人及家属,他们每次走进车厢总会感慨万千:“没有党的恩情,我们不会过上这么美好的生活”。

  森旺社区成立于2012年6月,有400多户、1000多名棚改居民,是阿尔山市最大的棚改回迁安置区,聚居着汉、蒙古、回、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据阿尔山市新城街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红介绍,搬迁过来后,不仅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了,更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交往交流交融。

  在宽敞明亮的回迁楼里,73岁的棚改居民周长河和老伴周秀荣吃过早饭,开始了一天充实又惬意的生活。

  2017年,周长河一家告别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了敞亮的新楼房。谈起变化,周长河十分激动:“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没有棚户区改造,我们老两口哪有机会住上这样的楼房!”他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有6000多元,幸福的生活让他们打心眼里满足。

  “我亲眼见证了森旺社区从泥巴路变成柏油路。谁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居民徐美芹说,2023年阿尔山市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小区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社区成立了7支志愿服务队,提供帮穷济困、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张梦莹说,如今,家乡越来越美,居住环境一流,人们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再到“喜居”的转变。

 

 

(编辑:江毓芝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