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文宣平台文化传播使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拉萨开讲“唐诗中的西藏故事”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2024-07-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5日,“明时无外户 胜境即中华——唐诗中的西藏故事”主题讲座,由“道中华”文宣平台文化宣传使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拉萨开讲。来自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近300名师生现场聆听。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唐朝前期著名的石堡城之战,成就了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也成就了《哥舒歌》;“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近闻》中记录了杜甫对唐蕃和亲和舅甥之谊的思考;“边酒排金盏,夷歌捧玉盘”,反映唐蕃会盟、互使的诗文中,有着今日西藏迎宾祝酒风俗一千多年前的样子;“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记录下白居易对当时文化融合、吐蕃造型成为长安城妆造风尚的观察……唐蕃关系经历了战争、和亲、会盟、融合阶段。蒙曼以诗歌为线索,串联起这些历史篇章。

  “什么是《时世妆》?”蒙曼说,“这就是当时的‘city不city’!”妙语引发同学们一阵欢笑。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这是唐中后期诗人吕温写下的诗句。

  “一个国家如果强大,所有的文化和民族都能被它纳入胸怀,没有人是外人,大家都有一个名字叫中华。”蒙曼这样解读,“我们观察布达拉宫和故宫的建筑色彩。布达拉宫有白色的墙面,因为它就建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故宫有金黄的瓦顶,因为它来自一个从黄土中诞生的文明。白色、黄色是自然地理的背景,但它们此外都有一颗红心。这个红心,叫中华。”

  蒙曼现场回答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名同学提问。

  西藏大学研究生赤列曲吉想知道,唐蕃两地诗人怎样表达思念,有没有吐蕃本土作品流传。

  蒙曼坦言,自己对吐蕃文献没有研究,“但思念的感情是共同的。比方说仓央嘉措那句诗:‘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未生娘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这就是以月亮寄托相思,相当于中原先秦诗歌所说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所以我想,这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我们跨越文化和地域,都以它来寄托相思。”

  唐蕃古道在唐诗中有哪些描写?面对拉萨师专学生肖邑伟提问,蒙曼说:“唐蕃古道最重要的节点是青海。所以你会发现,唐朝出现了大批量的跟青海有关的诗。如果你去以‘青海’为主题查唐诗,就会发现它多与唐蕃关系有关、与唐蕃古道有关、与那时的人心向背有关。”

  “蒙曼教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唐诗着眼,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鲜活反映了唐朝时期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密切交往,深刻解释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讲座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肖友才说。

  作为国家民委2024年重点文化传播项目,“道中华”边疆行之“曼行国道·219”活动近日驱车开行至拉萨,蒙曼一行参访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名胜,为读者和网友直播解读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摄影:洛桑旺久)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