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生日卡(2021年)黄永玉
只一个饮字了得(2019年)黄永玉
一年前,“一代鬼才”黄永玉洒脱旷达地告别了自己99岁的精彩人生;如今,这位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最后遗赠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近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7月11日。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出自黄永玉的随笔集《太阳下的风景》,这句话也正是他近一个世纪艺术人生的写照。此次展出的159件作品中,最早的创作于2015年,最晚的创作于2023年他去世前不久,虽然创作时间跨度不大,但作品类型多样,题材涉猎广泛,展现了其晚年的创作状态和艺术追求。黄永玉的女儿黄黑妮说,“这次展出的画作都是父亲亲自挑选的。他有一点小得意,想让大家看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画画”。
“故乡是我的艺术之根”
黄永玉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土家族,半岁时随父母回到湖南凤凰老家。因家道中落,他12岁时独自离乡外出谋生。
纵使少时离家,但故乡在黄永玉身上和心中都有很深的印记。他称故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是他的“感情摇篮”,曾动情地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故乡是我的艺术之根,我的本事在外用完了,创作源泉枯竭时,就回来取些本事和灵感。”黄永玉生前每年都要回故乡几趟,住上一段时间。在他的画作中,不乏对故乡的刻画。他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湘西山水、湘西人的生活场景,将土家族、苗族的传统服饰、建筑、习俗等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画作之中。
故乡湘西也造就黄永玉赤诚坦荡的性格特点和色彩斑斓的艺术创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曾评价道:“黄永玉的国画很注重色彩,色彩很强烈。传统的国画是淡彩,主要是笔墨,是黑灰色;黄永玉就不一样,他把色彩、造型都用在国画里面了。”
黄永玉的画作色彩大胆而鲜明,将喜悦、希望等情绪以视觉形式呈现。展览作品《只一个饮字了得》中,主人公的衣着色彩格外鲜艳,集红、蓝、棕等颜色于一身,生动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头顶一个酒坛,憨态可掬地抬脚大笑,这一构思巧妙地将画面的疏与密、松与紧融为一体,使画面既有张力又不失和谐。《醉猫图》中,8只小猫形态各异,毛发颜色或棕或黑或蓝,它们面带红晕,显得娇憨可爱。画作中央,一位醉汉正在为小猫斟酒,他的红衣蓝裤与小猫多彩的毛发相映成趣,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20世纪30年代,在闽南集美学校,黄永玉开始学习木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可以说,木刻是黄永玉作为艺术家成名道路上的第一块“敲门砖”。他在96岁高龄时,曾在上海等地举办版画个展。黄永玉汲取木刻的精髓,将其独特的刀法融入绘画笔法当中,这也使得他的画作线条细腻流畅。在展出的白描作品《李时珍先生随想》中,他不但对主体形象李时珍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还在人物的周边,用墨线勾画了数十种形态各异的植物、昆虫和珍贵药材,整幅画面被细若游丝的线条布满,繁而不乱,让人惊叹画家的笔力。
来源于生活的艺术
当代作家汪曾祺是黄永玉来往密切的朋友,他曾说:“永玉是有丰富的生活的,他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是我们无法梦见的故事,他的特殊的好‘记忆’,他对事物的多情的过目不忘的感受,是他不竭的创作的源泉。”
黄永玉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曾做过瓷场工人、小学教员、报社美术编辑,写过剧本,后在美术学院任教。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元素。居所中新植的宝莲灯花卉,小区静谧院子里的玉簪花,湖岸远方悠然飞来的大雁,乃至朋友送的龙虾,都能成为他画作中的主角。这就是黄永玉的深刻洞见,“美,很易消逝,艺术的使命是挽留”。
展厅中的画作大多是分系列展示,按照画作风格、绘画内容、时间顺序进行编排,而黄永玉2022年创作的《今夜》则用了一整面墙来呈现。画作描绘了大年初一夜晚漫天繁星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画作题跋这样写道:“愿上天给人间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今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十年如此,百年如此。告诉子孙们,人应该拥有如今夜之权利,过宁馨如今夜之日子……”这是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留下的祝福。
除了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黄永玉的作品还源于其对生活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茶、酒元素,不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一幅描绘黄永玉与宠物猫狗欢聚一堂的画作《98岁生日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画面中,黄永玉老人咧嘴大笑,与他的爱宠同坐在桌子下,左手拿着一杯红酒,右手拿着一把叉子,桌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具,画上题字“我九十八了,活该请您来万荷堂喝一杯”,将“老顽童”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韵味无穷的题跋长作
展览现场,观众被黄永玉作品上别具一格的题跋吸引,驻足细看。黄永玉的老友雷振芳认为:“怎样欣赏、理解黄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不仅仅是看,关键在于读——读懂他在画上的题字。”黄永玉的画作中,题跋是灵魂,不仅字体独特,而且内容寓意深远,与画作相得益彰。
正在北京读大四的张星梦,老家在湖南怀化,与湘西凤凰相隔不远,听说了此次画展信息后倍感兴奋和亲切,特意前来看展。“黄老先生的画作把画面和题跋结合得非常巧妙,碰撞得很有意思。能感觉到他是一位内心充盈、快乐的老人。”
黄永玉的题跋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小字如豆精致,大字自由奔放,雅致顽皮,幽默风趣。他在画作中将文、书、画合于一体,题跋有他的读书感悟、人生思考和对友人的追忆等。小孩不识字,看画能笑出声;大人不懂画意,读字茅塞顿开。
展览画作《从闽南出发》上画有一个大背包,旁边的留白题满了字。“在常德出生然后回凤凰过了十二年……我会纯粹的闽南话,有时买东西口角起来,货主就会指着你鼻子骂道……这张纸头还剩空白不少,所以补了一些零碎。黄永玉”原本已经署上名字准备结束,他又补了几行:“这背包是我发财以后第一项纪录……”这才交代了“主角”的来历。黄永玉画作的题跋看似随意,但让人读来先是觉得有趣,然后有所思。字里行间不仅有他的生活哲学,也有他的豁达天真,更让人看到他历经沧桑的“有趣的灵魂”。
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巨大声誉,黄永玉却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正如雷振芳所评价,“他的水墨画、彩墨画,大多题有几十字、几百字,最多的竟有几千字,就是一篇文章了。这在历来的绘画作品中是少见的,也成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文叙画,画衬文,将‘诗、书、画’的形式演变为‘文、书、画’,开启了一种新的风貌。展览中有关《庄子》内容的作品,是先生九十五六岁时所作,可见他晚年仍在孜孜不倦地读书”。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