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自2023年启动以来,按照团中央相关安排部署,四川各高校团委积极动员和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共有1.3万余个高校团支部与3000余个社区结对,超过21万名大学生参与,实施项目5000余个,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带动性、影响力的主题实践项目。
日前,四川共青团2024年“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启动仪式暨西南民族大学“一院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市双流区举办。
西南民族大学聚焦“社区+高校”“点单式”的校地联动模式以及“合伙”运作机制探索,围绕大思政课体系搭建人才共育平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理念,持续打造“一院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实现学校项目供给与社区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
联创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麦日耶姆古丽·马木提走进西航港街道开展“道中华”主题宣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仅追溯了中华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在疆域、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四个共同’,还包含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023年10月,西南民族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麦日耶姆古丽·马木提走进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进行“道中华”主题宣讲,深入浅出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阐释清楚,社区居民听后纷纷表示认同。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乡村振兴、推普支教、文艺志愿、挂职锻炼、一体化思政课堂、满足社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西南民族大学青年学子服务社区的落脚点。
学校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共青团主导、社区资源广泛参与的社区实践模式,持续通过宣讲联盟、思政课堂、支部共建和实地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投入社会实践“大熔炉”,实现“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精准化、针对性、全覆盖。
“接送报到新生的校社同助、通过‘微网实格’服务师生的校舍同管、解决基层发展难题的校社同治……西航港街道各社区与西南民族大学互助共进的美好传统一直延续,在‘同频共振’‘双向奔赴’中推动‘社区+高校’共建共治模式提档升级,构建融合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矩阵。”西航港街道社区代表涂继锋说。
聚焦共性需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在寺圣社区开展专项服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学院组织青年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征集西航港街道寺圣社区居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并结合社区治理理论等专业知识设计服务内容。”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昌荣说,学院着力解决社区实践育人活动中因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对等带来的志愿服务不够精准、群众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
老年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西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陈怡霖带领协会成员,定期到结对社区为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语言翻译、生活关怀、心理抚慰、法律援助等服务。在西航港街道寺圣社区,药学院师生积极开展“安全用药知识科普”志愿服务,吸引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
融入地方更要服务地方。2023年,西南民族大学开展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集中签约仪式,24个学院分别与成都市双流区、武侯区24个社区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合作,选派52名学生团干部赴社区担任兼职团干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发挥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支部、团支部与西航港街道机场路社区党委结对共建,以定期召开“书记领航学院”主题党日和主题团课活动的方式,促进学校、社区党员、团员思想互动,不断点燃党员和广大青年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热情。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向辖区各族群众提供更具针对性、更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2023年4月12日,成都市武侯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在浆洗街街道蜀汉社区瓦子堰揭牌,受到各族群众欢迎。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结合浆洗街街道蜀汉街社区民族工作和法治环境建设,协同蜀汉街社区建立“石榴籽”调解工作室。针对社区普法需求,法学院师生常态化参与工作室纠纷摸排、联动化解、法治宣传、巡回审判、法律翻译等相关工作,以情为纽带、以理述乡情、以法解纠纷,贴近辖区各族群众的特点需求,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同铸品牌之魂,共传中华文脉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师生带领桂花堰社区居民学练八段锦。
“松腕舒指捧腹前,屈膝下蹲……”伴随音乐,西航港街道桂花堰社区居民在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师生的带领下练起了八段锦。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促进保护和传承,离不开青春力量。西南民族大学积极利用社区资源,与街道、社区先后联合实施17项品牌项目,在青年学生、群众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双流区黄龙溪镇白马社区,艺术学院学生李尽美等跟随“守艺人”感受文化魅力。他们和社区群众舞起板凳龙、编织棕编、描绘品鉴糖画,打响白马非遗传承名片。“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非遗的队伍,各显其能,以自己的方式让古老的文化充盈起澎湃的青春活力。”李尽美说。
在推进会的大学生社区实践品牌项目展区,西南民族大学各学院联合结对社区展示非遗代表作品、演示传统技艺、教授制作工艺,开展树皮拓印非遗文化体验、非遗刀画技艺体验、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等品牌活动,青年大学生、社区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赓续中华文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永强表示,学校将和社区不断丰富结对合作内容,双向发布“机会清单”,深入推动“社区+高校”校地联动模式,让社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持续推进社区实践常态化、长效化,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实效性的品牌服务矩阵。
(西南民族大学团委供稿,本文图片由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