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博物馆活化利用馆藏资源:讲好千年丝路上的团结故事丨滋养·民族团结根脉
来源:中国民族报 邓永红 发布日期:2024-04-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件刺绣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位于中间的两头鸟,它被称为‘共命鸟’。它告诉人们个体与整体是休戚与共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同生死、共命运,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的象征。”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新疆吐鲁番博物馆内人头攒动,讲解员们生动的讲述,加上馆内互动式的打卡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作为丝绸古道的重要枢纽,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区域,极端干热的气候使数以万计的文物历千年而不朽。吐鲁番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家4A级景区,历史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吐鲁番博物馆活化利用馆藏资源,成为展示丝路辉煌、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重要窗口。

  聚焦主线,让文化瑰宝活化呈现

  走进博物馆,“丝路明珠——吐鲁番通史陈列”“吐鲁番出土文书陈列”“吐鲁番出土钱币陈列”“吐鲁番美丽巨犀化石陈列”“沉睡千年——吐鲁番出土干尸及其随葬遗物展”5个基本陈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吐鲁番悠久的历史文化,生动再现了新疆各民族血脉相连,共同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生动故事。

  吐鲁番博物馆馆藏丰富,现有藏品20637件(套),珍贵文物89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5件(套),二级文物174件(套),三级文物593件(套),藏品质量极高。藏品分为29大类,藏有现存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月饼”、中国“最早的葡萄藤”等。这些历史文物充分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地,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使丰富的展品活化呈现,吐鲁番博物馆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守护好、传承好、宣传好中华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遗产,用心用情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博物馆一楼大厅的多媒体互动墙上,集中展示了精品文物信息和文创研发活动的影像资料,游客通过搜索和点击,查看感兴趣文物的详细背景介绍,为喜欢的文物点赞。

  在巨犀化石陈列厅,游客戴上全息眼镜,身临其境感受“复活”的巨犀和恐龙,仿佛置身远古时代。这是吐鲁番博物馆“数字化体验项目”中的一项。为传播文化知识,引发观众兴趣,吐鲁番博物馆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对音乐、配音讲解、文字、图片等进行资源数据整合加工,打造了720度全景漫游网上数字展厅,不断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线上渠道。

  自开馆以来,博物馆线上线下参观人数累计达400万人次,已成为吐鲁番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2022年,该馆入选吐鲁番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吐鲁番市创新提出建设文化润疆先行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目标,在这一工作中,吐鲁番博物馆被纳入重点建设的“十大示范基地”之一。

  精心策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五中学学生参加吐鲁番博物馆开展的“风筝舞春意 巧手制纸鸢”主题活动。 吐鲁番博物馆供图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吐鲁番博物馆每年都会接待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前来研学。孩子们被一件件精品文物所吸引,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

  有同学看到唐朝12岁学生卜天寿的作业时惊叹不已:“古代小孩的字太漂亮了,我也要练字,写得和他一样好看。”有同学体验陶器修复技艺后深有体会:“修复文物的工作很辛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文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贡献力量。”

  近年来,吐鲁番博物馆盘活馆藏文物,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功能,提高群众的社会化参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机融入文物价值阐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和社教活动,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展馆、走向大众,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走出去”,文化体验零距离。吐鲁番博物馆连续多年开展“流动博物馆”系列活动,突破了以往的固定空间模式,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以车载巡回展览的方式,用图片展示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历史史实、新疆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等。目前共举办巡展400多场次,参与群众10余万人次,“流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案例荣获“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请进来”,文化体验多元化。邀请各族群众走进博物馆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情满中秋 喜迎国庆 万名师生颂党恩”等活动。为激发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诵读国学经典 品味中华文化”“中国汉字 薪火相传”印刷术体验等系列研学活动。“梦回高昌·探索古代的社会生活”系列活动,包含品读博物馆、“大唐西域记”专家讲座、非遗手工制作体验、“梦回高昌”夜宿博物馆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文化体验。

  ——重阐释,挖掘文物资源好故事。立足吐鲁番独特的文物资源优势,联合历史文物研究机构,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改变“就文物说文物”的常态,避免“鉴宝”式的展示,以接地气的鲜活表现手段,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鲜活、有说服力的阐释。

  以文促旅,增进文化认同

  

  吐鲁番市文博院(博物馆)副院长(副馆长)邓永红(右一)为前来研学的青少年讲解。丁瑞琪供图

  随着新疆旅游持续升温,不少游客来到吐鲁番市,走进吐鲁番博物馆。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博物馆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

  吐鲁番博物馆积极参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探索“以馆为媒,借旅促融”工作模式。为应对游客激增态势,博物馆多措并举强化服务供给:灵活调整开放时间,提前30分钟安排游客入馆,缩短排队时间;增加免费讲解的场次密度,全力保障游客的讲解需求;优化场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络绎不绝的游客,反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努尔比娅·阿不力米提说,“我们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讲述吐鲁番历史故事,从各民族共同守护边疆的责任担当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都觉得新鲜,引起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来自江苏的游客代秀娥参观完吐鲁番博物馆后,对伏羲女娲图绢画赞不绝口。伏羲和女娲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伏羲女娲图绢画在吐鲁番的出土,就是中原和西域开展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让它用起来、‘活’起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教育阵地和展示窗口,为增进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贡献文博力量。”吐鲁番市文博院(博物馆)院长(馆长)曹洪勇说。

(编辑:姜红宇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