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历史文化沃土,续写“三交”新篇章——文旅促“三交”的青州实践丨 新时代“三交”故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辉 发布日期:2024-03-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鸢都行·青州游”非遗文化展演。 米宏伟摄  

  一处国家级“小大博物馆”、一座“五教同风”的明清古城池、一抹神秘的“东方微笑”、一张全国唯一的一甲试卷……山东省青州市是古“九州”之一,被苏辙盛赞“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立足厚重历史,紧抓地方特色,以“一个项目、两个基地、多元文化品牌”为抓手,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体验行项目营造浓厚氛围

  “我报名参加书画花香游,正赶上青州市举办第11届翰墨青州·书画艺术节,精美的艺术作品让我大饱眼福。”不久前,在青州旅游的杨女士认真观摩绘画作品《石榴花开》,高兴地说。

  赵兴堂老人(右二)在展示挫琴技艺。米宏伟摄

  青州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书画产业,目前已培育形成九大书画艺术市场、六大写生创作基地、800多家画廊,每年举办书画展1000余场。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中国青州书画年会成为全国书画界顶级展会,我们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书画+文旅’发展模式,为各族群众提供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亿元。”书画展负责人邱方舜说。

  2023年4月,“道中华·鸢都行·青州游”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在青州市启动,成为青州市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的亮点品牌。该项目通过搭建各类平台,挖掘、讲解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资源,打造“红色记忆游”“美食游”等7条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精品线路,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我们假期带学生去体验红色记忆游路线,在华东保育院党性教育基地里,讲解员讲述的《烽火岁月里的“红色摇篮”》,让学生们对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在孩子们心中。”青州市东城学校校长刘奉刚说。

  截至目前,“道中华·鸢都行·青州游”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已承接体验活动180余次,接待游客约46万人(次)。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进文化认同,加深了彼此了解、尊重和包容。

  “一馆一城”讲好“三交”故事

  “这些北齐线刻画像石,刻画出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贸易运输、商谈、出行的场面,有深目高鼻、头发卷曲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古青州地区与西域、中亚等地交流互鉴的多元文化之美。”在青州博物馆,讲解员正向来自西藏南木林中学的60多名学生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忠烈碑’‘显忠碑’两块石碑,则是为了纪念和赞扬青州旗兵在鸦片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馆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有“小大博物馆”之称。其中,北齐汉画像石刻、跽坐胡俑、龙兴寺窖藏佛像等重点文物,承载着大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更有反映青州历史上3个民族融合阶段的代表人物和历史故事,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在展陈设计中,青州博物馆把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域外贸易往来等历史融入展览内容,开展业务培训100余人(次),不断打磨完善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讲解词。学生卓玛说:“这些真实可触的文物和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及其背后鲜活感人的故事,让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今年春节期间,青州博物馆策划推出新年“青博寻龙记”,通过30余件展陈文物,以图文和短视频形式,展现龙元素符号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和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举办“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书画特展,解读古代书法绘画蕴藏的含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各族游客的交流互动。

  自2023年5月新馆开馆以来,青州博物馆共吸引2000余批、100余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沉浸式体验、行走式教育、可视化呈现等展陈方式,深受观众喜爱,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贡献力量。”青州博物馆馆长曾磊说。

  青州古城历史悠久,是“潍坊十大文化符号”之一。自西汉初年始,先后存在6座古城池,内有100多条古街巷,大量的府衙建筑、传统民居、古典园林、过街牌坊等,业态丰富,特产“老字号”众多,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青州市将古城着力打造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基地。

  “这就是有着‘乐器活化石’之称的挫琴。”青州古城的非遗传习坊里,山东省级非遗挫琴代表性传承人赵兴堂,正在向各族群众展示挫琴制作和演奏技艺。这件曾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消失许久的乐器,如今不仅在青州被重新发现,而且实现活态传承。

  今年春节假期,青州古城融合民俗文化、青山碧水、名村古镇、美食特产元素,推出3大部分、35个项目、100多个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将非遗民俗、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基地建设,构建起文旅深度融合新场景与文化产品新矩阵。“非遗文化、民俗展演,承载着各族群众共同的记忆,吸引许多人前来古城打卡体验,引发情感共鸣。”青州古城工作人员王文鹏说。

  传统村落游激活共富密码

  “村里随处可见的齐文化元素,乡村记忆馆、历史故事壁画和‘稷下书房’都很吸引我们,感受到了远古的齐风青韵。”近日,来自山东省临沂市的张先生在青州市邵庄镇王家辇村度过一段难忘的周末时光。

  王家辇村因齐王曾在此停车驻辇而得名,是青州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的齐文化艺术村。王家辇村有着600多年历史,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通过用活齐文化元素,融合时代主旋律,设计了“民主巷”“廉洁巷”“美德巷”等主题巷子,乡村纪念馆、齐国古大门、“成王之路”墙绘一条街等串联成别具一格的齐文化风情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没有致富项目,村民靠传统生计过日子;现在,通过景区观光、研学旅行、直播带货,越来越多人来村里打卡体验。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146万元。”王家辇村党支部书记陈广平感慨地说,“村庄美了,村里富了,以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青州市结合整体城市规划,根据村落历史肌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貌特点,打造1处孝文化特色村、3处红色文化特色村、5处文化特色村,以及3处省级传统村落,形成王家辇齐文化风情线、石羊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桃花源美丽乡村聚落、车马古道风情线等,实现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多元化业态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发展、同推进。

  “我们通过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文化品牌的高效运营,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文旅产业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同时凝聚人心。”青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辛冲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