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献计出力——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4-03-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3月6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表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位委员在会上发言。现将部分委员的发言摘登如下——

 

  深入开展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

  □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杨宁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近年来,云南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主线全域推进。

  我们坚持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并重、城市与农村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各行各业并重、多层次创建与向社会细胞延伸并重的原则,推进常态化创建。创立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滇池圈、洱海圈、澜沧江流域创建联盟,把创建融入全域旅游,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品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会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旅游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们推进互嵌融居共同发展。在云南933万农村脱贫人口中,100万人实施了易地搬迁。我们以19个万人以上的安置区为重点开展“十进十促”活动,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氛围。2021年起我们在374个边境村开展现代化幸福村建设,投入138亿元实施1.4万多个项目。8个边境州市中6个通高铁或动车,中老铁路开通两年,发送旅客2900多万人次,运输货物3300多万吨,已成为发展路、幸福路、开放路、友谊路。

  我们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951年1月1日云南各民族代表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碑上铭刻的“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言,激励着新时代云南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迈出坚定步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当前在云南,“四个共同”“五个认同”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碰到具体问题把握不住、处理不好,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存在差距等问题。为此,建议国家层面在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阐释,出台对基层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意见。一是讲清楚“四对关系”,即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标体系;三是增强民族地区帮扶政策的思想政治引导、文化教育培育、精神文明浸润,抓好“富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富脑袋”。

 

  加强东西部协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党组副书记 马汉成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的闽宁协作,是东西部全面协作、共同富裕、深度“三交”的典范,有效强化了各民族间经济联系、文化交融、空间互嵌、情感相依。

  一是文化协作增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福建“八闽亲人宁夏游”与宁夏“红石榴”青少年交流、“中华情”旅游促融等活动促进两地人民深度共情,让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深知自己的根脉在中华文化、血脉在中华民族。

  二是社会协作促融合,建设促进各民族“三交”的和谐家园。目前10余万福建人民帮宁发展、在宁生活,每年有5万多宁夏人在闽务工生活。闽宁两地积极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两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建议:

  一是制定加强和改进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区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三交”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帮助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当地社会,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当前,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都出台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深入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成功实践,着眼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现实需要,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法律保障。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哈德尔别克·哈木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新疆作为民族地区,必须把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

  一要在宣传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增强针对性。深刻讲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讲清自古以来新疆就是祖国的一部分的民族发展史、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史等,特别是要讲清讲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新疆改革发展稳定,情系新疆各族人民,2022年、2023年考察新疆,为新疆擘画蓝图、指引方向的重要讲话精神。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饮水思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

  二要在宣传教育方式上下功夫,增强实效性。坚持文化润疆,着力在“润”字上做文章,潜移默化、绵绵用力,促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宣传教育更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宣传载体,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将宣传教育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要在宣传教育环境上下功夫,增强整体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要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实现情感互通、心灵相通。要稳步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需要久久为功,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新疆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更好突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进一步增强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建议常态化组织宣传教育活动。2023年,由中国民族报社主办、“道中华”平台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2023边疆行活动在喀什、塔城成功举办,全方位、立体式助力宣传展示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要在新疆常态化举办这样的活动,助力讲好新疆故事。

  三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支持力度,加大援疆省市支教教师选派力度,鼓励内地师范生到新疆特别是到南疆支教或实习。

 

  因地制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 贵州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赵德明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挥生态、文化、矿产等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但目前这些优势的转换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生态保护刚性有余弹性不足、文化传承守正有余创新不足、矿产开发束缚有余放活不足等。为此建议:

  第一,以开发理念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一是积极探索区域“碳中和”试点。实行试点区域内排放指标“包干到户”,建立生态保护越好、要素约束越松的正向激励机制,吸引要素趋紧地方企业向要素供给宽松地方流动。二是认真落实“国储林”政策。优化用材林间伐政策,解决好林权和人工种植珍稀树种市场流通问题,让林木、林权能够变现。三是鼓励发展生态产业。支持利用水面发展生态渔业,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解决好水面和林地“撂荒”问题。

  第二,以开放态度扶持文体旅融合发展。一是规划建设若干文化走廊,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扶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加强场地建设,支持赛马、斗牛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办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三是促进民族地区文体旅融合,支持开展健康有益的民间文体活动,打造文体旅融合IP,以高质量文体供给激发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第三,以开拓精神鼓励矿产资源开发。一是优化各类空间管控范围。科学合理调整优化自然保护地、水源保护地等空间管控范围,允许对保护地200米以下矿产资源进行分层开发利用,妥善处理空间矛盾,支持民族地区“富矿精开”。二是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将资源深加工项目优先布局在资源富集地。三是破解矿产资源开发束缚问题。全面准确执行国家环保、安全等政策,确保全国上下“一把尺子量到底”。

 

  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 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 韦朝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西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并取得长足进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边疆地区持续和谐稳定。

  当前,广西推进示范区建设面临三大难点: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二是扶持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三是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建设指导。建议国家加强对支持广西加快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探索广西实践。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建议国家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全国产业链布局中提高链位,谋划重大战略性项目,配置差异化扶持政策,培育具有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可行路径,帮助地方开辟新赛道或换道超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三是加强法律保障。建议国家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文化润疆工作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伊力扎提·艾合买提江 

  

  持续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的精彩演出,就是一次坚定文化自信、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文化润疆工作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数亿观众奉献了一场饱含中国年味、洋溢新疆风情的视听盛宴,更实现了擦亮“歌舞之乡”名片、对外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有机统一,极大激发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次喀什春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精品力作引领。建议在重大节庆和重大活动中,多在新疆举办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引领带动效果好的大型活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宣传力度,对内对外生动呈现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谐向上的真实画卷,全方位展现新疆开放、自信、包容的新面貌新气象。

  三是强化精神价值指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首次提出的。建议支持和帮助新疆以“红石榴”为载体,研究提炼“红石榴”精神,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伟大成就,充分阐释民族团结基因和时代价值,更好引领新疆各项工作守正创新、赓续发展。

  四是强化交流互鉴提升。建议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常态化组织国家及援疆省市优秀文艺作品来疆举办展演展示活动,支持新疆优秀文艺作品赴其他省区市开展展演展播活动,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 韦震玲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离不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法治的保障作用。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及时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宪法为遵循,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国家法律体系之中,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中国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当前,要重点把一些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机制和做法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才能平等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进而引导各族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作为执法者和司法者,在处理涉民族事务时,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平等处理好各种问题。

  三是坚定法治信仰。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让宪法精神内化于各族人民心中,搭建起各族群众共同崇尚法治、遵守法治、捍卫法治的精神纽带。坚持法治与德治、自治相结合,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共治共享”。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区,司法机关将国家法律与瑶族人民尊崇的石碑律有机结合,在化解当地涉民族矛盾纠纷方面成效显著;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在工作中不仅充分运用侗族村寨普遍遵守的侗款来化解矛盾纠纷,还深入挖掘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传颂的民间故事,加强说理,增强道德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解利益关系等方面的约束力。这些“三治融合”的举措,在民族地区发挥了共治善治的独特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绘就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精美画卷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商联主席 滕树静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前,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还需要“扶上马”再“送一程”,提三点建议:

  一是固底板,筑牢乡村振兴基础支撑。目前,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缺乏“造血”功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建议中央财政加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倾斜性支持政策和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助力民族地区加快改善发展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聚人气,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要素是人。目前,民族地区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建议中央完善顶层设计,从发展与安全角度,引导广大人才向民族地区和乡村振兴一线流动,鼓励返乡创业,鼓励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民族地区投资兴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带来人气、烟火气。

  三是扬优势,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建议中央加大对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在民族地区开展林业碳汇试点,支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加快把绿色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同时,建议中央从政策层面支持民族地区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用文化之光点亮美好生活。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