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1943年,一首《团结就是力量》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独特精神标识。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河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殷切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内核,狠抓落实,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河北省如何紧扣主线,凝心聚力促发展、团结奋进新征程等问题,中国民族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民委主任薛寒。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河北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薛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主线”要求,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北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之本,紧紧围绕主线,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深化思想认识方面,河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谋划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万人示范培训”,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工作各项方针政策,有效提升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强化落实举措方面,我们明确目标导向,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统筹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强化机制建设,健全省民委委员制,建立省民委领导联系自治县工作机制,指导自治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细化宣传教育,围绕“四个大力宣传”“三个讲清楚”,每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持续深化“石榴花开·媒体走基层”品牌建设,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记者:燕赵大地见证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等交往交流交融史话,新时代的河北如何续写各民族“三交”新篇章?
薛寒:河北自古是多民族聚集地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等各民族“三交”佳话广为流传。近年来,我们深入研史学史,创新思路举措,拓展平台载体,为各民族“三交”注入新内涵。
我们积极打造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长城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我们广泛调查研究,立足历史和现实制定工作方案,利用3年时间,以百乡(镇、街道)千村(社区)为重点,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样板,形成全省创建工作新格局。
我们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研究制定“三项计划”实施方案,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冀疆少年手拉手”“石榴籽一家亲”等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红石榴驿站”等方式,丰富各民族“三交”新实践。抓实“五个一百”工作举措,发挥河北丰富的文物文博文旅资源优势,建设百人研究队伍,推出百项研究成果,培育百个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百个旅游促“三交”样板景区,创作百部反映各民族“三交”的文艺作品,探索各民族“三交”新路径。
记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方面,河北有哪些创新举措?
薛寒:河北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燕山深处,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有效推动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现代化。
深化拓展省市县三级政府现场办公机制。近年来,我们坚持注重需求、注重增量、注重实效,形成了省政府到自治县、市政府到民族乡、县政府到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村“三级现场办公机制”,支持内容由资金、项目拓展到政策、规划、技术层面,切实帮助民族地区乡村解决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
推进乡村“双富”行动。对“双富”行动重点村给予资金支持,引导乡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治理效能、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开展为民族地区“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业人员,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把文艺活动、技术知识、医疗服务送至各族群众身边,受到各族群众广泛欢迎。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