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仍然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对话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抵制暴力的良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西班牙埃菲社中国分社前主任哈维尔·加西亚在“道中华”文明对话国际会议上发言。(魏尧 摄)
“我们对中国知之甚少”
中国有责任向世界传递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财富,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些西方大国和媒体对中国进行政治抹黑,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许透过这些媒体的扭曲变形,我们依然可以大致了解中国的经济或政治情况,但是我们对中国的历史、令人赞叹的诗歌、伟大的和平思想以及务实精神,却知之甚少。然而,这些恰恰贯穿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非常有必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别是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社会、传统,了解不同方面的“中国特色”,以及14亿人是如何在这个国度里和平共处的。
我们对中国的务实精神所知甚少。比如,如何把探索新知和寻找解决方案的古老智慧用于应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几千年来,中国人尝试了各种方法来适应自然,包括改良农作物和兴修水利工程。中国古代科学主要基于经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有效的应用来满足人类需求。
我们对中国的和平文化了解非常少。比如,1405年郑和下西洋,几乎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一个世纪。郑和进行了多达7次的远航,率领300多艘船约3万人穿越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甚至到达了非洲。郑和的航行都是贸易、探险、外交和科学考察的航行,船队里除了船员之外,还有商人、外交官、探险家、医生、科学家、僧侣,以及掌握东亚语言的翻译人员。这显然和西方的征服和殖民之旅不同。
同时,我们也不太了解中国人是如何建造长城的。我们知道,长城是抵御外来入侵的地域性、防御性工程,而不是用于进攻。
▲日照金山下的嘉峪关关城。
此外,对于中国伟大的思想和哲学思潮,比如战国时期到公元前3世纪影响整个亚洲的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儒家、道家思想以及发源于印度经由中国本土化的佛教,我们都知之甚少。
我认为,向国际社会讲好这些故事非常重要。
“交流对话要寻找共通之处”
了解不同文化时,人们通常都会对差异感兴趣,觉得陌生的世界充满神秘感。然而,人们也会被彼此的共通之处、相似之处所吸引。就像了解一个人时要基于共同的观点或思想,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容易建立友谊。
6年前,我和我的家人来到中国,对这里许多的事物都感到非常惊奇。像过去去其他地方一样,我们也尝试不带偏见和刻板印象了解中国,我认为这是能够真正了解不同文化的唯一方式。
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国家——中国,既古老又现代,拥有多样性和活力,拥有许多崭新的特点,和我们的习惯迥然不同。当然,我们也非常惊讶地发现了中国与我们的共同之处,比如中国人很看重家庭,在西班牙,特别是在我的家乡大西洋沿岸的加里西亚,我们也非常看重家庭、热爱美食,愿意和家人、朋友围坐在满是美味佳肴的桌边。
同样让我们感到惊喜的,还有秋天的北京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太太在炒栗子。我的家乡加里西亚栗树丛生,我们也是那样炒栗子的。
在中国,我们见到很多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人们,他们的孩子和祖父母一起留在农村,这种情况我们也心有戚戚,因为在上个世纪,西班牙也有很多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子女留在村里和祖父母同住。即使是现在,西班牙还有很多渔民,一旦登上渔船,就不得不离家数月甚或更久。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相似之处影响了我们对中国的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我感到宾至如归。在很多大洲、很多国家生活了很多年,中国却是最让我们感到像家的地方,虽然中国离我的祖国万里之遥。
我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聚焦彼此的共同点,这可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好方法,也是深入未知领域之前迈出的第一步。我希望有一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真正了解中国这个大国的本质,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没有歪曲也没有过滤。
(文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西班牙埃菲社中国分社前主任哈维尔·加西亚在1月17日“道中华”文明对话国际会议上的主旨发言,原文为英文。)
监制 | 杨新华 王翔宇
责编 | 郭家翔
审核 | 张薇薇
制作 | 胡晓蝶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