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青春才有意义——中南民族大学2023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群像丨三全育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周宛霖 发布日期:2023-12-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2月2日,中南民族大学2023年“校长奖学金”角逐现场。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供图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12月2日,中南民族大学2023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公布。他们中,有的学习成绩优异,有的科研学术能力突出,有的积极投身“双创”热潮,有的面对逆境不屈不挠,有的在文体方面具有专长,是2万余名本科生中的佼佼者。

  “校长奖学金”是中南民族大学授予在校本科生的最高荣誉,每学年评选出10名。“希望大家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勇担历史重任,练就过硬本领,敢试敢为,敢做先锋,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说。

  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作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生,郝彦鑫时常奔波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对学术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驱使着他不断进取。“芯片领域的‘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引发了我的思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郝彦鑫暗下决心,要认真学习,用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从大一开始,郝彦鑫就加入了学院的超支化聚合物课题组。他着眼于国家高精尖领域对高端环氧树脂的需求,投身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3年里,课题开题、实验操作、论文撰写……他体验过实验成功的欣喜,也曾为了一个数据结果彻夜难眠。辛勤付出带来累累硕果。他作为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发表了两篇SCI一区论文和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并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仅有理论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学习是以练代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刘晨旭,大一便加入学院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实验室,研究大语言AI模型。“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是承载众多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我想投身超算研究和应用一线,为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贡献青春力量。”他说。

  此外,刘晨旭还在实验室担任队长,负责组织、培养、考察实验室成员的学习状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去年,成员们一起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相互配合,顽强拼搏,顺利完成各个应用赛题的分析优化运行,最终提交一篇1.1万余字的论文。”

  “能保研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我很幸运。”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生庞江栓,深谙实践是理论的最佳验证方式,“每次竞赛都是深度实战,是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充分检验。”

  一次“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的经历,让庞江栓认识到自己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上的不足。比赛结束后,他迅速投入理论学习。第二次参赛时,他已游刃有余,展现出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中的双重优势。他说,参与学科竞赛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是为了不断挑战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尽绵薄之力反哺社会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李思瑶,意识到医疗服务信息化对助力边疆地区整合医疗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李思瑶和同伴们开发了一套成本低、可快速部署的智能系统,能实现远程输液、远程诊疗和病患监护等功能。

  “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挺膺担当。”李思瑶说。

  尽绵薄之力反哺社会,是公共管理学院学生钟卓稳的心愿。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钟卓稳注意到,湖北省流动人口具有“分散性”特点,留守儿童受教育质量不乐观。

  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后,钟卓稳以湖北省宣恩县为调研地,对访谈记录及数据进行质性及量化分析,探讨在城乡融合背景下留守儿童家社协同共育的路径模型,并形成调研报告。该项目成功获批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钟卓稳的《关于健全留守儿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提案》,作为中南民族大学代表提案之一,推荐至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申请担任志愿者;参与承办多项公益志愿活动,志愿时长达122小时;利用专业知识,参与《赤壁市湿地鸟类图鉴》科普读物的编写……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郭明颖,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想干事,干成事;只有懂得感恩,才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郭明颖说,青年人生逢其时,应当把人民放在心上,把青春献给祖国。

  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语学院学生高廷煜而言,学习外语不只是语言技能训练,还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在学习过程中,他渐渐明确方向,开始探索外语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翻译。笔译理论阅读、外宣材料练习、系统整理回顾……扎实的学习,让他收获了过硬的双语能力。

  作为科研助理,高廷煜参与学院外译团队的中国典籍翻译项目,负责前期术语查证和部分章节试译。几个月里,他认真查阅每一个陌生的术语,以“信达雅”的标准对待每一个脚注。广泛的资料查证涵养了他严谨细致的态度,更让他领悟到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的重要性。

  依托自身艺术特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黄奕英姿成为大学生艺术团团长。她与各族学生一起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共同讲好团结故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百生讲坛金牌主讲人比赛。在决赛中,我与同学们共唱一支山歌,展现各族群众心连心的和美画卷。”黄奕英姿说,现场观众都被感染了,我们愿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今年8月,体育学院学生刘子夏赴湖北省秭归县、湖南省麻阳县开展社会调查,探索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是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如今,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对维系民族团结有着重要作用。”刘子夏说。   

  管理学院学生柳鑫政是一名古诗词爱好者。收集跨越7个朝代的24万字诗词,编写40余个前端网页,完成了寻诗、觅词、注释集、以诗会友、诗词闯关等7大核心板块,实现藏头诗、续写诗、主题词、寻韵脚等5大创新功能。柳鑫政将诗词与AI结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搭建起“诗韵——基于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的中华诗词文化空间”原创诗词网站,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开发类国家级二等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意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我们应当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柳鑫政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