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历史上的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与中华主流文化儒学会通,与中华文明深度融合。伊儒会通体现在很多方面,建筑是其中之一。本栏目将走进具有历史遗产价值的传统清真寺,探寻它们背后伊儒会通的故事,感受它们究竟有怎样的中国气派。
提到杭州,我们总是最先想起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那湖边低垂的杨柳和江南温柔的细雨微风,也会想到灵隐寺和白娘子的故事。但很少会把这座城市跟一座清真古寺联系在一起,直到我们走进了南宋御街……
在街道的入口处,一面巨大的侧壁上,写着“凤凰寺”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往前走走,便看到了这座古寺的大门。大门像一座城堡,墙面上精雕细琢,左右对称地布满了藤蔓花草。门洞上方最中间的位置刻着中国结的花样。进门正上方挂着“凤凰寺”的金字匾额。
这座大门,往上看是一中式传统建筑的屋顶。
进得门来,才发现内有乾坤,大门背靠着一座美轮美奂的中式楼宇,三檐三层,粉墙黛瓦,古朴典雅自不必说。这是我国多雨的南方常见的建筑风格。
▲望月楼。(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过望月楼,赫然矗立眼前的是凤凰寺的礼堂,礼堂之后是大殿,这是凤凰寺最古老的部分。礼堂与大殿之间有廊屋相连,构成了凤凰的身体,“雄伟高耸的望月楼和穹形门是凤凰之首,进门一条长廊如颈,二门首石蜗牛一对称‘凤爪’,左右参天松柏恰如凤毛,南北房屋宛如凤翼,前后礼堂礼拜殿形似凤身,殿前两边水井各一,为一双凤目,殿后成荫细竹为凤尾。”这形象的比喻,让这座古寺更显灵动。
▲凤凰寺全貌。
礼堂大门高大宏伟,红色砖墙的壸门内、朱漆对开木门上方是美丽的花瓣形窗,彩色的琉璃在阳光下闪着多彩光芒。
▲礼堂外观。
礼堂四周绿树环绕,两边是厢房。北侧是碑廊,南侧是寝室、浴室和殡仪室等。建筑群整体上沿着东西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大的特色之一。中轴对称的建筑风格最早始于商代,而明清两代的北京宫殿是最典型的代表。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无论东方、西方,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对称的事物总是带给人一种和谐、稳定之美,以及庄严肃穆的秩序感,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无不对“中”“和”有极致的追求。《中庸》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之一就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分布格局。
礼堂中间经过廊屋与大殿相连。大殿共有三间,一明两暗。明间与南北次间各有两个券门隔断。顶上是三座攒尖顶,明间为重檐八角顶,两次间为单檐六角顶。八角顶略高于两边的六角顶。根据古建学家鉴别,中间一座的年份较早,为宋时所建,其余两座为元代建造,明代根据原型修建而成。屋内转角处作菱角牙子叠涩逐层收缩,形成穹窿顶。穹顶有彩色同心圆壁画,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脱落。壁画内容以花卉蔓草为主,兼有花鸟、山水图,色彩鲜明。
▲大殿穹顶的壁画。
明间壁画中有八个蝠纹围成一圈,两次间的壁画中蔓草缠枝构成如意纹的样式,六个如意纹围作一团,沿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数字六和八,作为阴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至尊贵的。然而,在佛教中却有“六殊胜”“八吉祥”之说,道家奇门遁甲中六与八分别落在“开门”与“生门”位,表示“顺利”与“生发”之意。蝠纹和如意纹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当中是福气、吉祥的象征,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于这些符号中,无论是建筑装潢,还是服装、配饰中,多能看到这些符号。
大殿明间和两次间的后墙上都有须弥座形的青砂石读经台。须弥座石刻朴素精美,混枭线脚,束腰雕刻,细枝蔓草连绵,两侧有竹节形柱子。须弥座,源于佛教,是佛像的底座,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在中国几经演变,乃至家具和屏风中也常用到。台上是木质红漆经函,上方刻有经文,并雕刻海石榴花纹和方胜合罗等图案装饰,精美绝伦。
关于这座古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说明其始建年代。根据碑廊里的碑刻和其他史料记载,大致可知凤凰寺始建于唐,毁于宋,重建于元,后至明清两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增修扩建,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碑刻。
寺内现存碑中最早的一块是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碑。碑文中有“元世祖至元元年(1341年)西域人阿老丁重建”之语,是重建此寺可查考的最早的实物资料。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记载:“真教寺在文锦坊南,元延祐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
1670年的一块石碑显示,在1281年之前凤凰寺旧址曾有一座清真寺。如此,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凤凰寺至少可以追溯到1281年。
杭州凤凰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并称为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名寺。在相关的史籍和碑刻记载中,她曾被称为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才开始有了凤凰寺这个名称。凤凰寺的环境与建筑风貌,在当时也应是绝佳的。清顺治五年(1649年)碑称她“琳宫室宇,八表遐张,古树奇葩,四时交映,花木扶疏,细竹成荫”。乾隆时期的地图上将凤凰寺标为“御用场所”之一,相传是乾隆宠妃香妃在杭州的礼拜之所。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树木盆栽的妆点等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思想和“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儒家思想落实在中国人的园林美学当中。
斗转星移,历史更迭。今天我们翻看史料时,无不为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所惊叹。就像凤凰寺大门上的中国结一样,道家、释家、儒家和伊斯兰文明等丝线编织成中华文明这个同心结;金色的凤凰在中华大地这棵梧桐树上展翅长鸣,历经沧桑却依然生机盎然……
(作者简介:马文娟,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民族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本文未署名图片由作者提供)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孙烈举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琪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