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你知道的呼伦贝尔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
美丽、富饶、辽阔
你不知道的呼伦贝尔
处处风景、时时如画
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世代守护着的祖国北疆边境线
有1733.32公里那么长
“道中华边疆行”走进呼伦贝尔
带你看这颗北疆明珠
别样的一面
(稠李花开 刘兆明 摄)
▼
行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春季生机暖融
夏季绿波浩瀚
秋季绚丽缤纷
冬季满眼银装
一年四季 色彩绚烂
(草原上的马群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雪后的白桦林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草原的辽阔
呼伦湖的波涛
满洲里的夜色
白桦林的优雅
敖鲁古雅的神秘
嘎仙洞的深邃
一路走来 一路风光
(呼伦湖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蒙古族那达慕
鄂伦春族赞达仁
鄂温克族瑟宾节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
还有满汉等各族人民的节日
一路走来 一路欢歌
(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 图片来源:中新网)
▼
这座城
颜值在线
底蕴深厚
展开历史长卷
发祥于大兴安岭的民族不断从这里走出
沿东西两麓南下,
或向西到草原,
或向南游牧
终与农耕文明交汇、交融
(蒙古族沙嘎文化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最终
融入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
融入了中华文明
成为中华文化中绚丽色彩
(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 图片来源: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官网)
▼
从东胡到拓跋鲜卑
从明代设卫所到清朝索伦八旗戍边
呼伦贝尔与中原无法分割
这座城
因守边而建
因固边而兴
(满洲里市北疆明珠观光塔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守护祖国、建设北疆
是每一个呼伦贝尔人的神圣使命
是每一代呼伦贝尔人的责任担当
人守住了家,家撑起了城
城筑起了北疆安稳的屏障
护住了祖国北疆的安全
守得住,还能守得好
有前行者,还有后来人
1952年,党和国家发出了号召
复转军人来了
工人来了
农民来了
知识分子来了
千千万万人从祖国各地赶来了
与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同
参与到大兴安岭开发的热潮中
投身到农垦建设的阵营里
加入开发煤炭工业的队伍中
(大兴安岭曾经的伐木工人 图片来源:中新网)
▼
有一群人在时代里留下了印记
森工人
国家建设需要木材
需要林产品
他们爬冰卧雪、栉风沐雨
一边开采、一边造林
2015年3月31日
在连续开采63年后
森工人顺应党和国家的政策
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
放下了弯把锯
拿起了护林旗
从砍树人转变为护林人
在巍巍大兴安岭
森工人用青春和热血
谱写守护北疆绿色长城的时代赞歌
(大兴安岭的护林员正在巡护山林 图片来源:新华网)
▼
五湖四海的人来到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对五湖四海的儿女
对各族各地的同胞
敞开了怀抱
(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万里茶道上络绎不绝的人群
闯关东的农民、
修建中东铁路的工人……
都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融入呼伦贝尔广阔的胸怀
新中国成立后
农垦开发
林业开发
支援边疆
改革开放后
各族群众来到呼伦贝尔经商、创业
成为了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续写新传奇
各民族互嵌共居、交融发展
各族人民融入社区、融入城市
(满洲里市夜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呼伦贝尔始终以包容的心态
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亲人
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满洲里国门景区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民族团结
边疆安宁
共同进步
这里流淌着开拓进取的“基因”
1988年,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1992年,满洲里市成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
1994年,成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
2021年,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满洲里欧式观光婚礼宫 呼伦贝尔市民委供图)
▼
文旅产业提标提效
农牧产业增量增质
新兴产业集约集聚
生态产业乘时乘势
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
发展中彰显道路自信
(呼伦贝尔市哈萨尔大桥和城市高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呼伦贝尔人生活富足、美好、充满希望
铸起了坚不可摧的人心长城
这座城
山水如歌、草木如画
是旅游者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也是呼伦贝尔人三餐四季、万家灯火
(星轨 张富 摄)
▼
说不清哪个季节的呼伦贝尔更具魅力
也许只有亲眼一见才有意义。
请来,来呼伦贝尔
你站上草原的那一刻
城市和远方有了联系
你走出的每一步
看到的每一处景色
都是用心写下的诗句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孙烈举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才丽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