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叔叔阿姨送的围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温暖。”10月24日,四川冕宁县磨房沟镇中心校的学生们,收到围巾后迫不及待地戴上。这510条围巾来自2500公里外,由浙江温岭市慈善义工松门服务队织就。
进入10月以来,慈善义工松门服务队了解到西部一些地区开始降雪,便通过温岭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组织,联系到青海省妇联、四川冕宁县磨房沟镇中心校、四川南部县大桥镇石泉小学,为一地两校分别寄送围巾810条、510条、130条。
据初步核算,寄送1450条围巾的快递费要1000多元。“得知服务队寄爱心围巾的事后,我马上向上级汇报减免快递费用,听说是给民族地区的孩子们送温暖,许多党员干部还带头捐款。”中国邮政温岭市松石邮政支局局长潘庆勇说,最终决定由他们出资邮寄这批围巾。
10月19日上午,服务队将一捆捆五颜六色的围巾装箱封好,中国邮政的专车在外等候,车身挂着“针心针意彰真情,大爱无疆千里牵”的横幅。
过了两三天,围巾就送到了青海。“接下来,我们将会把这批爱心围巾连同其他慰问物资,分送到海东、玉树、果洛、海北、海南等地,把温暖送到学生手上。”青海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赵雅萍说。
服务队编织爱心围巾的故事,还要从赵晓斐说起。
年逾六旬的赵晓斐是松门镇居民,从小喜欢手工编织。“2021年的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孩子收到了别人寄的爱心围巾,便想着也要献爱心。”赵晓斐说,第二天她就去买了上百斤毛线。
赵晓斐织好一条围巾大概需要1.5个小时,常常一织就是10多个小时。第一批编织的150条围巾,赵晓斐洗净晒干后,让女儿联系送给当地的孤寡老人。“编织围巾送给有需要的人,那种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从那时起,赵晓斐就成为服务队的一员。3年来,她共编织7064条围巾、344顶帽子,最多一次送出800条围巾,近8万元开销均由自己承担。
织一条围巾至少要3180针,一针一线,缠绕着服务队志愿者们浓浓的爱心和温暖。
“我们把‘编织针爱’当成一项品牌项目运作,号召大家一起来织,把爱心织成大网,送给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服务队队长何荣富说,3年来服务队累计编织围巾1.1万多条。
这些围巾基本上都送到了民族地区。“孩子们活泼好动,我们织围巾的时候就要松一点,这样戴着才舒服。”何荣富希望送出去的围巾实用又耐用,真正带给孩子们温暖。
“我们每周三晚雷打不动地坐在一起编织围巾,一些人平时也在家里织。”何荣富说,正是志愿者们勤劳的双手,让“编织针爱”品牌项目持续运作下去。
据了解,“编织针爱”项目得到了台州市、温岭市慈善总会的支持。去年,台州慈善总会拨款2.1万元,支持服务队把围巾织好。今年又向服务队拨款2万元,继续支持志愿者们把爱心围巾织下去。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