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传承、各族群众联欢、共享丰收喜悦……在山川秀丽的黔贵大地上,贵州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彩篇章。
9月20日至23日,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贵州省民宗委、教育厅、团省委6部门联合开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贵州篇”,在遵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全国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有关同志共同观摩。启动仪式上,主办单位向基层工作者、各族群众代表赠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文字版学习读本。
中华文化精神引领 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远处青山葱茏,近处青瓦白墙,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乡愁小道串起泥巴墙、农家乐,笑声从田间传来。
花茂村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当年,红军队伍来到花茂村停留、住宿,并在相邻的苟坝村召开苟坝会议。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看到乡村小径上鲜花怒放,道路两旁房屋干净整洁,总书记有感而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这个能让人“找到乡愁”的村庄,曾经叫作“荒茅田”。上个世纪,贫穷的荒茅田处处是土墙茅草房,村民回忆说:“外面风有多大,屋内风就有多大。”贫困迫使村里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外出闯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花茂村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方案,融合农耕文化、土陶文化和古法造纸等元素,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特色文化,目标是将花茂村打造成兴业乐园、致富田园和乡愁故园。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返回家乡创业致富,曾经的荒茅田成为花繁叶茂的福地。
农家乐“红色之家”院门口,一面由村民照片拼贴而成的“笑脸墙”引人瞩目。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个小院里和村民们聊家常,对大家说:“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如今,花茂村的日子越过越好,乡亲们的笑脸越来越灿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花茂村干部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苦干实干、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奋力闯新路、开新局。”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
“在花茂村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重要性。”参加观摩的黑龙江省民宗委文宣教处副处长丁聪说,黑龙江省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正能量,让各族群众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
9月23日是农历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金黄稻田,鼓乐欢腾,歌声如潮,舞影翩跹,“庆丰收·和美乡村”文化展演活动在黔东南州岑巩县举办。“丰收节是农民自己的节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大家在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贵州省民宗委文宣处处长曾玲介绍。
舞台搭在田间地头,村头集市游人如织,来自各个村寨的锣鼓队竞相擂鼓,气势磅礴。“这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既挖掘了基层各类活动的文化内涵,又强化了活动的文化效能,用活态方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参加观摩的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李正洪说。
红色文化培根铸魂 革命教育启智润心
红色贵州,熠熠生辉。作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活动时间长、重大事件集中的省份之一,贵州的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璀璨夺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拯救出来,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在遵义会议会址不远处的遵义市滨湖中学,正在举行“遵义会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课,中学生们用情景剧重现遵义会议,88年前的激烈交锋跃然眼前:“你们就能保证润之同志的主张比我的好?”“我赞成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我也支持毛泽东同志!”……
“这样的主题团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既传承革命精神,又创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参加观摩的四川省民宗委文宣外事处处长郭佳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四川也是红色文化大省,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基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巨型红色字体镌刻在娄山关岩壁上。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跃马群山间,挥毫写下《忆秦娥·娄山关》。
青山绿水间,遵义市枫香镇苟坝村蜿蜒曲折的“毛泽东小道”,见证了苟坝会议这一关键事件,苟坝会议从组织上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娄山关战斗、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在贵州,红军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三线建设,稳固祖国西南大后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闯关夺隘永不止步,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
“以红色教育活动开启主题文化活动,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文化资源是弘扬革命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在下一步工作中,吉林省将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参加观摩的吉林省民委副主任呼应说。
立足基层以心交心 互鉴交流团结互助
随着一声哨响,来自台江和剑河的两支青少年篮球队展开激烈角逐,这是台江县萃文街道方黎湾社区的一场“村BA”篮球比赛。每节比赛之间,富有本地特色的歌舞穿插其间,主持人还邀请村民们走上球场比试投篮。比赛奖品也颇具特色——金秋梨、鲤吻香米、三穗鸭,它们已经和“村BA”一起,成为响当当的“贵州名片”。
“‘村BA’用本地农特产品作为奖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深刻寓意,不仅宣传了本地品牌,而且增强了赛事的参与度、亲切感,增进各族群众情感。”参加观摩的北京市民宗委副主任陈婷婷说。
方黎湾社区是台江县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社区5000多名居民分别从全县9个乡镇(街道)133个自然寨搬迁而来。在“搬得出、稳得住”的同时,黔东南州立足实际,以“村BA”篮球赛、“民族团结食堂”为抓手,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明新风倡导,深入推进和美城乡建设。
方黎湾社区“民族团结食堂”始建于2022年7月,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除了满足附近务工人员和社区群众的日常就餐需求,还可以承接村民的红白喜事。村民们说:“在这里办酒席,既简单又热闹,既节省又不丢面子。”
食堂采取“党支部+公司+搬迁户”的运行模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社区“两委”充分发挥居民公约的作用,全方位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村民们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强凝聚力。
“民族团结食堂充分体现了‘一策多效’,既是民族团结主阵地,也是乡风文明、社区建设、移风易俗的主阵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参加观摩的甘肃省民委文教处处长扎西卓玛说。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郭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将以此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活动月为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文化认同根基,厚植精神家园沃土。
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举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创新举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人民至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宣传、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课堂教学、文博展示、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切实推动构筑精神家园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