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天安门”合个影丨守望相助
来源:中国民族报 罗英 发布日期:2025-05-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丫头们扛着‘天安门’来拍照那天,我特意穿上了压箱底的衣服,戴好党徽。站在镜头前,想起当年在电视里看阅兵,如今咱沙漠里的巴郎子也能和‘天安门’同框!我给在外打工的儿子扫二维码看电子照片时,儿子在电话那头哽咽道:‘沙漠里的天安门比电视上还亮堂!’我们都知道,照亮沙海的不是背景布,是党给我们边疆群众心里点的灯。”新疆和田县阿瓦提乡的群众亚森·麦合木提说道。

和田县阿瓦提乡阿克恰勒村村民图热妮萨·卡迪尔展示照片。罗英供图

  一张照片,一份牵挂;一块幕布,无限温情。连日来,在阿瓦提乡的乡间巴扎上,一场别具意义的“我与天安门合个影”拍摄活动温暖了各族群众的心。“00后”基层干部胡春芳用一块印有天安门广场的背景布,为238位乡亲拍下“天安门留念照”,让从未走出新疆的乡亲们圆了“首都梦”。

  胡春芳来自重庆,今年23岁,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后来到阿瓦提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被亲切地称为“小胡”。前些天,胡春芳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买买提艾力,他腼腆地询问能否帮他和妻子拍张合影,得到胡春芳的肯定答复后,他又轻声感慨:“要是背景是北京天安门就好了,我们特别想去,但腿脚受伤、行动不方便。”

  这让胡春芳深受触动。“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她知道,许多乡亲们都对首都北京充满向往,但因年龄、身体等原因难以远行。于是,她萌生了将“北京天安门”搬到乡亲身边的想法。

  说干就干。胡春芳自费定制了天安门广场背景布,在乡巴扎支起简易摄影棚。消息传开后,乡亲们扶老携幼赶来“打卡”。镜头前,有27组温馨全家福,也有18对婚恋伴侣紧握双手,还有头戴花帽孩童踮脚挺胸、模仿军人敬礼……

  买买提艾力特意换上好看的衣裳,与妻子在“天安门”前留下合影。“这照片要用相框珍藏起来,告诉孩子们我们夫妻俩‘到过’北京天安门啦!”买买提艾力眼角泛泪。

  艾尔肯·艾拜拿着照片给儿子看。“孩子,你看这沙漠里的天安门多鲜亮!爸爸小时候跟着爷爷放羊,连县城都没去过。现在党把北京的阳光送到咱们家门口,就是要让你们这代娃娃知道我们的根扎在和田的沙土里,心却要朝着天安门的方向长。等你戴上红领巾那天,爸爸带你去北京,去看咱们的首都!”艾尔肯·艾拜给儿子许下一个承诺。

  “我与天安门合个影”的创意迅速引发连锁效应。和田县宣传部门表示,将推广这一模式,为更多乡村配备“移动摄影站”,并设置“云游中国”系列背景。

  没过多久,胡春芳又收到乡亲们的“新订单”——“想看故宫”。她正筹划制作北京故宫的背景,并联系北京市的志愿者互换“家乡风景照”,让乡亲们足不出户就能“走遍中国”。

  “每一张照片都是通向远方的窗,我要帮乡亲们推开这扇窗。”胡春芳说,“接下来,我还计划拍摄4000张笑脸,用相机记录更多群众的美好瞬间。”

  “年轻干部用‘小切口’解决群众‘心头事’,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创新思维。”阿瓦提乡党委书记冶君说。从“天安门合影”到“看见故宫”,年轻干部用创意与温度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边疆群众的幸福感触手可及。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