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启航》:全景式展现“红船精神”丨书香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8-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军旅作家丁晓平的报告文学《红船启航》,记录了党的伟大创建史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建设史,通过扎实的采访、研究和叙述,从历史讲到今天,全景式展现党的先进性之源——红船精神。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的重点群体。本期《书香》携手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读《红船启航》,引导大学生学习革命英烈事迹,感悟伟大历史成就,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者

 


 

  【领 读】

  走进历史现场 感悟初心使命

  □ 李倩 

 

  

  红船。

  一叶红船,载千钧之力,播撒下革命的火种,见证了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也见证了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报告文学《红船启航》上卷《红船劈波行》讲述了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共一大在上海兴业路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的详细经过,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下卷《精神照人心》,以南湖革命纪念馆三代馆舍建设发展史为主线,讲述了南湖人弘扬“红船精神”,做共同富裕发展先行者的故事。

  文学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有了真情的灌注,再通过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在丁晓平的笔下,有宏大的视野、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宽度,作者通过三个层面将挖掘、梳理、提炼、升华“红船精神”的全过程完整再现。品味《红船启航》,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党炽热的深情,这种感情毫不做作,自然流露于笔端,贯穿于整个作品。

 

  一 

  历史著作必须反映历史的趋势,呈现历史自身的内在逻辑。如果把历史写成多个偶然事件的堆积,不过是描绘了一些历史表象,很难触摸到历史的内在温度。

  《红船启航》上半部分,紧紧抓住历史趋势这个大“势”,通过历史人物在重大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抓住历史的主脉。丁晓平将视线聚焦于这艘中国最著名的革命船只——南湖红船,从“小王老师”王会悟的视角入手,讲述她为中共一大成功召开作出突出贡献的幕后故事,以小人物牵动一段恢宏的大历史,同时带出众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这种叙述策略与技巧,用艺术的方式激活历史,还历史以生命和灵魂,将读者带进历史现场。

  从书中脚注可以看出,为完成这部作品,作者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对参加中共一大的各个代表的简历,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议程,以及会议发言内容等进行了考证。作者通过细致考察,使许多分散的文献和文章在重大主题下融会贯通、去伪存真,形成完整系统,焕发光彩。而作者数次实地采访,为重现历史真相打开了幽深之门,让这段红色历史近乎以本来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1921年7月30日,中共一大第六次会议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李书城公馆召开。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议被迫中断。面对这一危急形势,王会悟提出,把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去开。王会悟的家乡在浙江乌镇,位于嘉兴南湖之畔,她对代表们说,从上海乘火车去嘉兴,只需一个多小时。那里风景优美,可以雇一只画舫,代表们一面游湖,一面开会。

  于是,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完成了最后议程: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艘承载着中国红色革命的“红船”,也在这里正式扬帆启航。

 

  二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倘若说《红船启航》的上卷是红船前世的叙述,那么下卷便是人们对于红船今生的探究。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果曾经那艘承载过重大使命、大放异彩的红船,因时间流逝而被世人遗忘,岂不令人扼腕叹息?下卷故事便由此展开。

  从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到“红船”下水欢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再到红船干部学院的成立,作者将一个个保护、挖掘和弘扬“红船精神”的事件娓娓道来,将目光聚焦在典型人物上。

  其中有1964年,7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再回南湖,这一次距离他1921年的到访已经过去了43年;有1958年参与仿制红船工作的亲历者萧海根,他们寻找、仿制红船,让中共一大代表们踏上的那条小船重现南湖;有与红船相伴30余载的“红船一家人”,张新志、徐金巧夫妇与女儿张一,一家人在红船旁生活、工作,将红船承载的光辉历史与“红船精神”传递给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作者将他们与红船的故事一一复原。笔者也随着这些故事,从一开始带着对红船丢失的遗憾,一步步在作者的文字行进中思考,渐渐地明白红船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意义重大的文物,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嘉兴便是鲜活的例子之一。百年前,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百年后,走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嘉兴的城乡差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今,这座红色之城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传承“红船精神”的故事也将不断续写。

 

  三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定义“红船精神”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内涵,明确了其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源头地位。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概念,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红船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具有追根溯源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起点上的精神标识。与之相比,伟大建党精神则是一个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总体概念,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全过程的精神精髓,是对“红船精神”等具体精神的升华与提炼,“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结出的成果。二者在根本点上完全相一致,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砥砺奋进。总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涵盖“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体现伟大建党精神,两个概念的内在关系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之中。

  无论是“红船精神”还是伟大建党精神,如今都如刀刻斧凿般,印在了中华儿女的心中。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书人故事】

  给老故事以新生命

 

  

  《红船启航》 资料图片

  《红船启航》是军旅作家丁晓平潜心4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2021年7月出版。全书分两卷,上卷生动讲述了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以及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的经过,完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建党历程;下卷系统讲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成发展和红船的仿制过程,记录了嘉兴人民保护、建设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船精神”,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的动人故事。

  在丁晓平看来,创作历史题材报告文学是个“体力活”,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有人形容写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作品是“戴着镣铐跳舞”,因为相比于其他文学门类的创作,自由度要少一些。

  在介绍《红船启航》创作过程时,丁晓平表示,历史写作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人人都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让故事依然保有新鲜感,让读者在老故事中看到新意、获得新知。这些年,有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偏重于史料性、文献性、学术性、政治性,读者在读后往往只能了解一个大概脉络,并不清楚当时的历史现场和人物的细节、命运。

  “因此,我决心在《红船启航》中解决这个问题,把党史写活起来,写出一部兼具故事性、文学性、学术性、普及性的,让人民群众完整、准确、权威地了解并掌握党的创建史的大众读物,力求既真实好看又有趣有益,既有筋骨又有血肉,见人见事见精神,让读者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

  该书分别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军队庆祝建党100周年军事文艺重点选题,荣登多个文学类榜单,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静读思悟】

  聚则似火,散作满天星

   □ 刘建军 

  

  捧读《红船启航》,仿佛置身于那个思想觉醒、社会变革的年代,现实和历史的距离在此刻被无限拉近。

  这本书从王会悟、陈独秀、陈望道等革命先辈各自的经历开篇,以“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为主线,将先辈们的故事一一串联起来。作者看似着墨于人物各自的经历,却通过人物之间的往来,一步步将作品的核心具象——嘉兴南湖红船,呈现在读者眼前。

  向“红船”出发,聚则似火。当李大钊说出“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之时,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从天南海北走来,将点滴星火,汇聚成思想的火炬。

  王会悟从浙江前往上海,担任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会长秘书,此后她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陈独秀秘密前往上海,成就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一师风潮”后,陈望道回到老家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正是这些一个个追求革命进步的“火苗”汇聚在一起,一步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他们如同星星之火,燃起了革命的熊熊烈焰,誓要将光亮洒满黑暗的旧世界。

  从“红船”出发,散作满天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从上海到嘉兴,从井冈山到瑞金,从遵义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红船”扬帆起航,踏浪前行。

  中共一大后,青年运动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到1922年5月,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等17个地方建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约5000人。由此,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种子洒满中华大地。

  思绪回到现实,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信仰、力量和担当,国家才有希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是成长成才的动力之源。红船是精神的灯塔,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沿着红船开辟的道路再出发,不断自我革命,必定能够在新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奋斗,让幸福成为可能

   □ 杨心怡 

  

  阅读《红船启航》时,我被其中一句话深深触动:“奋斗不止,我们才能更好看见梦想的彼岸。”

  纵览全书,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出发,逐步壮大的艰辛历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产党人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勇往直前、踔厉奋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他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奋斗,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青年人那样:“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失败、挫折和困惑,但正是通过奋斗,我们才能磨砺意志,不断成长和进步。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不断奋斗和拼搏。

  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和对梦想的坚守。《红船启航》中,看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时,我深知,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要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国家需求有机结合,脚踏实地奋斗,让幸福成为可能。

  在人生的航程中,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作桨,勇往直前,方可抵达梦想的彼岸。作为青年学子,我将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光彩。

 

  汲取奋进力量

   □ 魏斌 

  读完这本关于“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著作,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思考。作者丁晓平通过描绘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挖掘红船故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本书不仅让我深入理解“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也使我对新时代青年应当承担的责任与肩负的使命有了清晰认识。

  《红船启航》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历史的真实还原,更在于它以饱满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使红船背后的历史厚重起来。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红船承载了“红船精神”的种子,通过作者的深入调研和细致叙述,让我们看到一群年轻人以满腔热血和坚定信仰,踏上了“红船”,他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勇往直前。他们的坚韧与顽强,无私与奉献,正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书中,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场景令人动容。面对敌人的追捕,代表们英勇机敏,完成了会议各项议程。这一场景气势恢宏,情节紧张刺激,读至此处,我不禁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了自己的感悟——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抛头颅洒热血,每个人都拥有极其坚定的信仰,他们相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他们都坚守初心,从不动摇。这种信仰成为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在磨难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坚定扛起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大任,在生死考验面前,始终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候,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踏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正是依靠诸多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阅读《红船启航》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青年人的鞭策与激励。我们应当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