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克州歌舞团演员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推介《玛纳斯》。 巴丽根摄
7月13日,演员在克州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上表演《玛纳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6月21日,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玛纳斯》特色班学生参加克州首届西极霞光节。 马伊努尔·哈米齐拜克供图
“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
我们怎能不把它演唱。
这是先辈留下的遗产,
代代相传到了今天……
只要唱起先辈的英雄故事,
优美的词句就会喷涌而出。”
7月13日,炽热的阳光照耀在位于群山之间的乌恰县,勾勒出“万山之州”最西端的轮廓。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演出上,15岁的玛纳斯奇玉米塔力·耶提库唱起民族史诗《玛纳斯》。
对刚刚在北京参加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玉米塔力来说,唱好《玛纳斯》是一种责任、一份使命。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期间来到新疆博物馆,观看了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那一天,玉米塔力深深记住总书记的嘱托:年轻一代要很好培养,更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年来,总书记亲切的神情、和蔼的语气,时常浮现在玉米塔力的脑海,也温暖着每一位守护传承民族史诗《玛纳斯》的人。
有了文本就像老师时刻在身边
文本传承的实现,让老一辈玛纳斯奇们曾经忧心的“何以为继”得到化解
在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始前的十几天里,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扎衣尔·居马西,投入到对接学者、搜集论文、完善玛纳斯奇个人资料和数量统计等工作中。
“2023年《玛纳斯》传承保护和发展论坛是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资深研究学者的54篇学术论文。”扎衣尔说,他们的积极参与,能极大推动《玛纳斯》学术研究水平,让它的文化价值被全国乃至全世界更清晰地知晓。
《玛纳斯》是集诗、歌、乐于一体的韵文史诗,在一代代玛纳斯奇“承袭前人传唱,继续创新加工”的过程中,不断延伸着内容、篇幅、规模,讲述着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维护民族团结进步、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玛纳斯》主要流传在中国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等柯尔克孜族群众较集中地区,是民众娱乐、回顾历史、学习知识、教育后代的传统文化载体。玛纳斯奇们会在聚会、庆典、人生礼仪、传统节日等场合演唱它。
体量庞大、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是《玛纳斯》的突出特点,它每部之间内容相连、前后照应,能独立成篇且不失完整性,在叙事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大量历史、地理、民俗、民间艺术等社会价值、研究价值极高的内容。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玛纳斯》并无文字记载,只靠玛纳斯奇的口传心授。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新疆文联协同各级各部门持续进行《玛纳斯》的调查、搜集、记录、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
1995年,大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版本的8部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文)出版,这是世界上首个最完整的印刷版本,彻底实现了《玛纳斯》从口头传唱到文本印刷的重要转变。
这些年,工作人员还搜集整理了居素甫·玛玛依版本《玛纳斯》之外的大量异文,艾什玛特·玛木别特居素甫、沙尔塔洪·卡德尔等玛纳斯奇演唱的《玛纳斯》部分版本都形成了文本。他们为史诗留下了丰富的唱词、多样的旋律、精彩的叙事。
2009年,《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了文本,就像居素甫老师时刻在身边教导,虽然他已离去,但他吟唱的故事都在文字中变成了生动的画面,久久留存。”这是《玛纳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最深刻的感受。文本传承的实现,让老一辈玛纳斯奇们曾经忧心的“何以为继”得到化解。
《玛纳斯》赢得更多读者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出版《玛纳斯》,对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意义重大,是让它们发扬光大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今年4月20日开放的克州博物馆,有专设的玛纳斯厅。中心展台上摆放着2022年4月6日首次发行的《玛纳斯》汉文全译本,根据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版本的《玛纳斯》翻译。
这套书历经18年完成,含8部18卷,共23.6万余行、2000多万字,翻译、整理、审定工作均由通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柯尔克孜文的语言学、少数民族文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完成。
“汉文全译本的发行,推动《玛纳斯》迈向全国、全世界的脚步加快,赢得了更多的读者。”最让扎衣尔高兴的是,今年《玛纳斯》传承保护和发展论坛上,论文投稿数量明显增加。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各民族学者,共同研讨《玛纳斯》传承发展的热情高涨。
2004年,新疆文联与克州政府联手,以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200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再版《玛纳斯》(柯尔克孜文)为蓝本,启动了将《玛纳斯》(8部)翻译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出版《玛纳斯》,对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意义重大,是让它们发扬光大的重要路径之一,更有利于各民族专家学者研究。
2022年12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纂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新疆卷·玛纳斯》(1、2卷)出版。本卷主编、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马雄福介绍,这两卷是《玛纳斯》第一部中的内容,共5.3万多行,用艺术的语言展示了柯尔克孜族民众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
目前,《玛纳斯》汉文全译本的精编版本正在编写中,出版后将极大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提升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玛纳斯奇里有了大学生
上大学时,铁力瓦尔地利用寒暑假拜访了很多玛纳斯奇,同样的故事情节,因为不同人唱,而有了千变万化的表达
《玛纳斯》的故事梗概家喻户晓,每一部都按英雄的出生、成长、结婚、守土、牺牲来讲述,为什么大家还是百听不厌?
新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云说,传统的《玛纳斯》以口耳相传,传唱者被称为“玛纳斯奇”。他多年在玛纳斯奇身边做田野采集,发现每个玛纳斯奇对故事细节的描述都不一样,表述形容、遣词造句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
2022年去世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吾肉孜·卡地尔,在演唱《玛纳斯》的第二部《赛麦台依》时,能详尽描述出每一匹战马的毛色体型、奔跑姿态和嘶鸣的声音,极其丰富炫彩的词句让听者身临其境。
张云时常想起,2016年和同事在克州采集录制《玛纳斯》演唱音视频的震撼场景,“一个多月,在高原上穿行,拜访了14位玛纳斯奇,发现他们都有较好的文学功底,超强的即兴创作能力,出口成章且重视语言的美感。”
“你的到来,就像阿图什的天空下起了春雨。”这句话是一位玛纳斯奇见到张云时的感叹,以此表达对非遗工作者的衷心感谢。那一刻,她理解了前辈学者们为什么说每位玛纳斯奇都是诗人,为什么《玛纳斯》充满了诗性语言。
7月13日晚,10多位来自各地的青少年玛纳斯奇,参加了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青少年玛纳斯奇说唱大赛的决赛。
他们身着盛装、盘腿而坐、表情丰富、手势灵动,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情感的变化,演唱时而激昂,时而悲怆,表演的效果各有特色。
这次比赛青年组的一等奖获得者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2022年刚刚从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毕业。
铁力瓦尔地儿时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出色的玛纳斯奇,现在他成了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玛纳斯》演唱异文的抢救性保护、玛纳斯奇和代表性传承人唱本田野采集、录音以及传承人培训等工作。
13岁时成为居素甫·玛玛依的徒弟,越是唱得久,铁力瓦尔地的内心对《玛纳斯》的探寻就越不仅仅停留在演唱上。
上大学时,铁力瓦尔地利用寒暑假拜访了很多玛纳斯奇,同样的故事情节,因为不同人唱,而有了千变万化的表达。一路走过,他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2019年夏天,铁力瓦尔地去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族乡,拜访83岁的玛纳斯奇依曼哈孜·阿吉拜。还未进院,屋里的歌声就飘了出来,连带着门旁栽种的小花也轻轻摇摆。
“它是风暴凶猛的怒号,它是百灵婉转的歌喉,它是惊雷洪亮的巨响,它是巨龙翻腾的威严……”
依曼哈孜失去了一条腿,但沉浸于演唱中的他,用有力的双臂展示着玛纳斯驰骋疆场的雄姿。
历经悲欢离合、笑对人生百态。这是铁力瓦尔地看到依曼哈孜那一刻的感受,他问:“是什么让您坚持在唱《玛纳斯》?”老人答:“当命运予我坎坷时,是玛纳斯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面对能唱7个多小时《玛纳斯》的铁力瓦尔地,依曼哈孜深凹的眼眶里噙满泪水:“玛纳斯奇里也有了大学生啊,孩子,我放心了。”
铁力瓦尔地深知这“放心”二字里,包含着老一辈玛纳斯奇曾经对“谁来续唱《玛纳斯》”的忧心。
做年轻人登上高处的“梯子”
老师没有批评我,只平静地说了一句“玛纳斯是男子汉,不会半途而废”。那句话,嵌进了我的心里
暑假已至,江努日位于乌恰县黑孜苇乡艾克铁列克村的家里,几乎每天都有来学唱《玛纳斯》的孩子,玉米塔力每周要来3次。
肢体语言和神态表情丰富是江努日最突出的表演特点,展臂、抖肩、昂首,鲜活的说唱,让学生感受到《玛纳斯》的力量,进而全情投入其中。
玉米塔力已经跟随江努日学习了9年,喜欢老师的风趣,也敬佩他的严谨。有一年冬天,雪极大,到了上课的日子,玉米塔力窝在床上不想出门,后来江努日冒着雪赶到他家。
看到老师全身裹着雪的那一刻,玉米塔力羞愧了:“老师没有批评我,只平静地说了一句‘玛纳斯是男子汉,不会半途而废’。那句话,嵌进了我的心里。”
从此,再也没有迟到、不到。
“虽然玛纳斯奇都有极好的记忆力,但老师从不让我们拿着文本死记硬背,先给我们解读,真理解了再去背、去唱。”玉米塔力说。
不懂英雄的情感,怎么去拿捏演唱时的动作和表情?怎么用自己的语言做创新表达呢?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玉米塔力,学习起来更稳了。
唱下1000多行《玛纳斯》的能力,让他大幅超越了同龄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让他插上了极速飞翔的“翅膀”。
“居素甫老师说,我们都是‘梯子’,要帮助年轻人登上高处,《玛纳斯》的未来属于他们。”成为代表性传承人后,江努日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了传承人培训班里、文博馆里、校园里。发掘和培养新一代的玛纳斯奇,是他心中的大事。
和江努日一样,进入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后的铁力瓦尔地,也更加注重寻找和培养有天赋的青少年玛纳斯奇。今年,他12岁的徒弟阿斯坦别克·依维西,已经达到可以连续唱半小时《玛纳斯》的水平。
铁力瓦尔地说,大学时选择民族学专业,也是为了自己未来在《玛纳斯》传承和研究上有所作为,接下来他还要考研究生,去深造,这是他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
克州平均海拔3000米,群山连绵,干旱少雨,难见青绿。在物质生命相对脆弱的环境中,人们用史诗与歌声化解着愁苦和软弱,鼓起努力生活的勇气,塑造坚强的精神生命,而玛纳斯奇也在游走吟唱中寻得一份生存所需。
玛纳斯奇们热爱吟唱,却也更希望以此获得好日子,民间有一句谚语:饿着肚子,不想唱歌。
如今,这一切不同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支持下,玛纳斯奇和代表性传承人投身《玛纳斯》传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
截至目前,全疆有近500名各级《玛纳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地州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也可获每年数千元的补助。
在克州,每年都会举行较大规模的《玛纳斯》演唱会,利用文化馆、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传承人培训班,近5年来相继培训3200多人次。
阿图什市在各乡镇分别成立了15人的民间文艺演出队,定期赴各村演出,演员每月有固定收入和演出补贴。
“我们还通过各地组织的节日庆典、文艺汇演、巡演、景区常态化展演以及国内各类文化艺术节,为玛纳斯奇和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丰富的舞台,以此让他们得到经济收益,实现个人价值。”克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马中阳相信,这是保护口头传承能够良性延续的关键。
“要传承,更要学习,技艺和理论都很重要。”多年组织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的经历,让扎衣尔认识到做好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理论和政策法规培训至关重要。
孩子吟唱着对梦想的憧憬
每个繁星闪闪、虫鸣声声的夜晚,无数渴望成为“玛纳斯”那般英勇之人的少年,在山风吹来的气息中吟唱着对梦想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对担起责任的信心
2022年10月,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有了第一个《玛纳斯》特色班,玉米塔力和他的41位同学把课余时间的热情倾注于此,除了每周四在音乐教室的特色课堂上唱,还在课间休息时唱,回到宿舍还要唱。
近一年来,42个孩子的身影相继出现在乌恰县文博馆的非遗展演上、西极霞光节的文艺演出中。
“玉米塔力这代孩子是在幸福和个人追求中唱《玛纳斯》。”黑孜苇乡中学八年级(4)班(《玛纳斯》特色班)班主任马伊努尔·哈米齐拜克眼见着孩子们在学习中自信、豁达起来。
《玛纳斯》里描述的团结之力、互助之爱、坚守之美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依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特色班学生努尔苏力坦·哈日哈巴西的父母都是护边员,从他记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巡边路有多危险,走悬崖、翻雪山、蹚冰河,还要面对突来的极端恶劣天气。
但他也知道这条巡边路有多重要,就像《玛纳斯》里唱的一样: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丢弃,守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在他心里,奔走在祖国边境线上的护边员们,就是鲜活的“玛纳斯”。
马伊努尔的家在乌恰县山区,12岁之前,她没有想过能到绿意盎然的石河子市开启初中生活,在离家5500公里外的珠海市度过高中时代,并相继在新疆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没有党和国家的关爱,我走不出大山,成不了人民教师,所以我想借助《玛纳斯》特色班这个平台,让爱国、自由、和谐、诚信这些正能量自然而然扎根在学生心底。”马伊努尔希望在家国情怀的滋养下,他们都能为国成才。
“荒滩变成了湖泊,湖海变成了桑田,丘陵变成了沟壑,雪峰也改变了容颜,英雄玛纳斯的故事,与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
每个繁星闪闪、虫鸣声声的夜晚,玉米塔力、努尔苏力坦还有无数渴望成为“玛纳斯”那般英勇之人的少年,在山风吹来的气息中吟唱着对梦想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对担起责任的信心。
让全世界了解认识《玛纳斯》
《玛纳斯》不仅是玛纳斯奇面向天空旷野吟唱的诗与歌,它变成了舞蹈、变成了乐曲、变成了戏剧、变成了风景
7月13日,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优曲民间格萨尔藏戏团、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民间艺术团、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团的创演人员与克州的创演人员,一同献上了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王》的演出。
多年以来,在玛纳斯奇间流传着一句话:让全世界了解认识《玛纳斯》。
怎样做到?
“口头传承、文本传承、教育传承、艺术传承,这四者的合力,是《玛纳斯》得以生生不息且能被发扬光大的基础。”马雄福认为,在《玛纳斯》的传承保护中,充分将它用于艺术舞台的创作,意义重大。
2022年8月,歌舞剧《玛纳斯》复排,用玛纳斯的出生、结盟、大婚、远行、回归,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信念。
在江苏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玛纳斯》呈现了新疆舞台艺术剧目的新高度,今年接连走上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的舞台。
“这部剧里最大的演员59岁,最小的7岁,创演的过程也是每一位参与者逐渐读懂《玛纳斯》进而认清它传承价值的过程。”克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认为,正是创演者对《玛纳斯》认知的提升,拓展了多角度呈现它的各类艺术表现手法,让这部歌舞剧收获了来自观众的高度认可。
在这个舞台上,《玛纳斯》不仅是玛纳斯奇面向天空旷野吟唱的诗与歌,它变成了舞蹈、变成了乐曲、变成了戏剧、变成了风景,变成了一幅幅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的画面。
今年4月,克州歌舞团舞蹈编导阿斯力拜克·马麦提如孜和同伴,跟随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把来自高原深处的史诗以“说唱+舞蹈+器乐伴奏”的形式,唱到了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等地。
紧接着6月7日,他们又唱到了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为新疆展区增光添彩。
“《玛纳斯》说唱已经跳出了它的原生态表现形式,我们加入了库姆孜、口弦、克雅克等乐器,对重要的唱段重新编创。”经过在表演中不断尝试,阿斯力拜克和歌舞团的舞蹈、音乐编导们看到了表演的“精短化”更有利于《玛纳斯》的传播,更易于被各民族观众接受。
8部的体量,给了创作者巨大的发挥空间,目前克州歌舞团还在筹备关于《玛纳斯》的舞剧和音乐剧,要在玛纳斯子孙的故事中继续寻找创作灵感。
7月13日晚,歌舞剧《玛纳斯》的男主角巴合提白克·艾克拜在上台之前,又想起了在参加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时,一位观众的话:从未想过一部歌舞剧能让她对史诗从遥远变亲近、从陌生变熟悉、从高深变通俗,还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动。
在一个舞蹈演员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最好的角色。25岁的巴合提白克相信,人们是需要《玛纳斯》的,他愿意为这种“被需要”努力、再努力。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