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进会,一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对该行动的推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也给予了关注。专家们认为,扎实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体现优势,意义重大
专家学者认为,行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对于促进边疆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5月23日,内蒙古“百家民企(商协会)结对百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暨‘京蒙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启动仪式在武川县举行。
“民营企业进边疆,有助于实现兴边富民行动目标。”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丽君认为,该行动的开展,可以为边疆地区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边疆地区带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在管理、创新等方面注入新的动能,对促进边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边疆地区总体来讲是欠发达地区。行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研究员吕文利说。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莹认为,行动搭建起民营企业与边疆地区的交流平台,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的重要举措。
“行动结合对口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把民营企业纳入全国一盘棋进行统筹,体现了国家层面的全局性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指出,“民营企业进边疆”尤其是进入边疆民族地区,有助于强化市场观念,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带来活力,也能有效带动当地民营企业加速成长。
在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的研究人员张碧涛看来,行动发挥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工商联组织体系功能,引导广大内地民营企业与边境市县大交流、大互嵌、大融合,体现了大党引领大国经济社会治理的独特政治制度优势,也展示了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民营经济资源向边疆地区集聚,加深边疆与内地的沟通往来,助力加速边境口岸经济恢复活力、恢复繁荣,也是主动塑造于我国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张碧涛说。
开局起步,初见成效
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迅速行动、积极谋划、有力推进,吉林、黑龙江、重庆、甘肃、新疆等边疆省(区、市)印发实施方案,制定重点工作清单和年度计划等。
青海玉树州诺布岭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民族服饰制衣车间。
张碧涛关注到,云南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主动对接东部产业转移。比如,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精准聚焦东部民营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向外布局内在需求,发挥大交通节点和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优势,借助东西部产业协作平台机制,引进上海企业和帮扶资金,支持建设数字花卉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成效明显。“类似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深入总结推广。”张碧涛说。
东部地区作为拥有庞大民营企业群的地区,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响应行动。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倪好说,“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强边疆地区建设中,东西互动的突出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共有162家民营企业赴边疆地区开展考察洽谈、投资合作、公益帮扶等,实施(落地)各类项目434个,到位投资超50亿元,投资额188.5亿元,达成意向投资1170亿元。
“边疆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特色优势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体上经济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李莹结合内蒙古的实践指出,内蒙古积极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型智能发电系统、能源数字化等领域,“这些与推进会上的众多签约单位发展方向一致,合作潜力巨大”。
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据统计,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然而,边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存在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和结构不优等问题。这说明,民营企业未来可在边疆建设中大有可为,边疆也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行动开展中,边疆省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要提高边疆地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张丽君认为,“还要注重培养人才,加大对边疆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引进培训机构和相关人才,提高当地人才水平。”
“企业引进来,服务跟上去。”李莹说,边疆地区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撑,为民营企业落地后快速发展壮大创造空间。“同时,要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边疆地区的尊重和热情、真诚和温暖,让他们能融入、留得下。”
张碧涛建议,对标内地发达地区服务企业相关经验,打响营商环境品牌,鼓励民营企业为边疆营商环境评价打分提意见,更好促进行动落地。
项目落地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张碧涛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在边境市县、抵边村寨等开展固定资产类和生物资产类投资项目、消费帮扶类项目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类项目。
倪好认为,要注意坚持若干原则,比如惠民生、促发展、保生态等。“项目落地边疆民族地区,还要尊重和适应当地风俗习惯,善于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要精耕细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倪好说。
边疆地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吕文利指出,“进边疆有助于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民营企业和边疆地区双赢。”张丽君认为,边疆地区要立足独特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合作,以此吸引民营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作为一项促进发展、凝聚人心的工作,行动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需要绵绵用力。“要通过长时间的良性运作和循环,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边疆。这是一个长时间的、久久为功的行动。要有耐心,为行动的落地见效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丁赛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