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区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9个边疆省区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宛如一串珍珠,镶嵌在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边疆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今年年初,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搭建民营企业与边疆地区的对接合作平台,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边疆建设,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社会力量。
“双向奔赴”,在投身广阔边疆中实现自我发展
夏风盈盈,万物吐绿。枝繁巢暖,引凤来栖。
5月23日,内蒙古“百家民企(商协会)结对百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暨‘京蒙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启动仪式在武川县举行。行动旨在助力乡村振兴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吸引200多家民营企业和商会协会积极参与。
5月31日,“2023民营企业助推南疆发展大会”在新疆喀什举行,会上,南疆五地州招商团队与在场的600多名嘉宾、企业家共话合作愿景、齐绘创业蓝图,并在会上与部分民营企业签订了64个招商引资项目。
6月9日,广西“民营企业进边疆”产业合作洽谈会在崇左市举行。此次洽谈会共签约产业合作项目23个,涉及现代农业、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为边境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完善产业结构,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增添动力。
……
这是民营企业与边疆地区的“双向奔赴”,也是共赢发展的全新启航——边疆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沛,为民营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民营企业拥有机制灵活等多方面优势,边疆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和民营经济的支撑。
民营经济占据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到广袤的边疆地区投资兴业,在促进边疆发展中实现企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内蒙古考察时所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服务大局、多方共赢的的创新之举。
担当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开展以来,边疆与内地有关部门创新谋划、统筹协调、搭建桥梁,积极组织商务考察、项目推介、座谈交流等双向交流活动。一批心怀家国的民营企业家,抱着建功边疆的理想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积极响应,奔赴边疆地区考察洽谈。
今年藏历水兔新年期间,西藏山南市乃东区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湖北的民营企业代表。山南是湖北省的对口支援地区,为发扬“鄂藏一家亲”的传统,这批民营企业代表特地来到山南参加“各族民营经济人士共庆2023藏历新年”暨招商推介会,并入住扎西曲登社区特色藏式民宿。在互献哈达、共庆藏历新年的其乐融融氛围中,大家共叙友情、共谋发展。
4月中旬,西藏阿里也迎来由河北省西藏商会十余名民营企业家组成的调研考察团。山羊绒是阿里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而河北省清河县是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考察团在座谈会上承诺,在一如既往的倾力帮扶之余,将继续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布局,加大羊绒产业合作力度,并在藏药种植、牦牛养殖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助力边疆经济发展。
5月起,吉林省主动出击,主动联系对接各兄弟省份,先后在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浙商吉林行”“民营企业进边疆·湘商吉林行” 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向外“推销”边境市州特色优势资源,欢迎各地企业家到吉林投资布局,推进跨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随着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力度的扩大,不断有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家到边疆投资兴业或边疆地区的企业家返乡创业。“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顺时而动、应势而为,以政府为引导,汇总惠企政策,开展广泛宣传,强化服务保障,聚焦特色农牧业、资源精深加工、边贸加工、班列服务、民族医药、民族手工业、边境文化旅游、跨境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梳理有基础、可操作且适宜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投资参考,必将为更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企业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更有效的桥梁,引导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多措并举,边疆群众“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从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的历史方位之变,是我国边境地区的深刻变迁。“民营企业进边疆”,让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为实现美好生活带来新希望。
——引导民营企业以边境县(市、区、旗)为中心向乡村辐射延伸“帮扶车间”“卫星工厂”,面向低收入人口提供更多就近工作岗位,助力稳就业促创业惠民生。
沙雅县是南疆产棉大县,优质的原料、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政策条件,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江苏、浙江的民营纺织企业到这里“组团式”投资兴业,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质检工人谢开来木·艾合买提说:“这里离我家只有五六公里,不用出远门就有稳定收入,工资大概三四千元,我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
——衔接“万企兴万村”回报家乡专项行动,边疆省区指导边境市县主动联系各地民营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增强边疆人口和经济支撑。
黑龙江省同江市依托自主建立的“赫哲乡贤”人才库,大力实施“金凤还巢”计划,先后吸引了50余名同江籍人才回乡创业,在带回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也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发展文旅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以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沿边开发开放平台为重点,积极宣传边境市县务实管用的惠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到边疆投资兴业。
云南将“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开展了“民营企业光彩边疆行”西双版纳行调研,共梳理了110个项目需求供企业投资选择;结合“沪企入滇”工程,推动上海企业落户云南,明确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年内引进不少于20家东部民营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共有162家民营企业赴边疆地区开展考察洽谈、投资合作、公益帮扶等,实施(落地)各类项目434个,到位投资超50亿元,投资额188.5亿元,达成意向投资1170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的全过程各方面,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通过人员交流、项目合作、帮扶协作等方式不断加深边疆与内地的沟通往来,带动边疆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是行动的深层次要求。
汇众智,聚合力。站在新起点,“民营企业进边疆”将带动引领越来越多民营经济人士顺应时代要求,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弘扬企业家精神,自觉为推动边疆地区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