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闽疆一家亲。日前,福建省宁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抵达新疆呼图壁县,从祖国的东南沿海来到西北边陲,从前任队员手中接过援疆“接力棒”,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持续写好新时代的“山海情”。
宁德市自2002年起对口支援呼图壁县,从干部选派、资金安排、政策保障、交往交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累计选派了9批186名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一道谋发展、献策献力。“宁呼”两地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做好“传帮带”,让边远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呼图壁县各个乡镇距离远、人口分散,许多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农牧民就医十分不便。
2021年11月,听说呼图壁县中医院来了名援疆医生阮召杰,78岁的孙老爷子慕名找到他。4年前,老人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随着肿物越来越大,已两年无法正常下楼活动,曾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阮召杰接诊后,组织专家为老人会诊,决定实行腹腔镜手术,最终手术成功完成。
援疆医生的到来,填补了呼图壁县中医院多项技术空白:在阮召杰的指导下,该院医生首次独立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他还积极与福建援疆宁德分指挥部(以下简称“宁德援疆分指”)牵线搭桥,为医院送去一台腹腔镜模拟器。
传播先进医学理念、手把手教学……在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生侯俊霞是神经内科医生,也“充当”影像医生。她在查房过程中详细讲解分析病人病情、手把手教授;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知识和相关技能。
呼图壁县委副书记、第八批宁德援疆分指指挥长于洋介绍,为满足辖区群众就医需求,宁德援疆分指投资450万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购置医疗车等急需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并先后开展手术845台、诊疗1.5万多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当地转运、救治等基础性医疗保障能力。
援疆医疗专家还定期深入各村、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让边远地区农牧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通过组织送医下乡,为农牧民检查身体、赠送药品、宣传健康知识,也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援疆医生魏晨霞说。
提高造血能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课堂听课评课、开设讲座……作为呼图壁县的第一位援疆教研员,担任呼图壁县教育局教研员、局长助理的蔡新声倾力投入当地教研工作。
为帮助培养更多青年教师,蔡新声在呼图壁职院、雀尔沟小学、县二小等学校组织教研活动,促进各方沟通交流;通过师徒结对做好“传帮带”,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呼图壁四中是宁德市“组团式”援疆支教的学校。在支教的日子里,邓健致力于将优质课堂和先进教育理念带给学校,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多次联系出版社、企业为学校捐赠图书、体育用品、办公设备等,努力改善教育教学软硬环境。
“组团式”援疆,变“输血”为“造血”,对口援助为当地教育教学带来了可喜变化。宁德援疆教师团队不断融合教育理念,积极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近3年来,62名援疆教师开展“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开展专题讲座57场次,名师论坛19次,县(校)级听评课和公开课582节,撰写调研文章13篇,发表论文5篇,持续推动呼图壁教育向优质发展。
造福当地群众,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们,可以看一下二号链接——芦荟棉轻奢四件套,在我身后就是生产车间……”镜头前,杨泽涵正在直播带货。
杨泽涵是呼图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暑期来到新疆唯美棉品家纺有限公司实习。“感谢宁德援疆分指为我们学校搭建的电商直播间,让我们学到很多实用的电商直播技能。”杨泽涵说。
2021年11月,宁德援疆分指投资150万元打造了呼图壁县电商创业综合示范基地,该基地设在呼图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培养更多本土电商人才,呼图壁县商务和工信局副局长、第八批宁德援疆分指产业项目组组长陈成清牵头组织成立了呼图壁县电子商务协会,开展以商招商引资活动,打造宁德新疆昌吉特产馆,搭建多个平台,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为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宁德援疆分指利用3年时间,实施白杨河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主要包括农牧民活动场地硬化、汽车影院、农产品交易区、研学教育基地、科技馆改造提升等9项建设内容。“我们持续投入资金,加大白杨河村建设,真正造福当地百姓。”陈成清说。
在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在项目建设工地,在厂房车间……处处都活跃着援疆干部人才的身影。
借助产业援疆、项目援疆,呼图壁县更多群众搭乘上“援疆致富快车”。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