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柯柯牙绿化工程让“人进沙退”成为现实。
有这样一群英雄的新疆阿克苏人民,30余载寒来暑往,在一片曾经沟壑纵横、地势险峻、植被稀疏、盐碱遍地的茫茫荒原上,通过肩扛手挖,把荒漠变为林海,将戈壁化作宝地,最终在贫瘠的戈壁荒漠中,造就了一道“绿色长城”。
荒漠变林海
阿克苏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2018年6月,这个曾经常年被风沙侵蚀的地方建成了一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建成和开放不仅是阿克苏地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惠民的一座丰碑,也是30多年来阿克苏各族人民大型防风治沙生态林工程——“柯柯牙工程”的一枚硕果。
▲阿克苏森林公园一角。(图片来源:阿克苏文旅)
柯柯牙位于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缘,紧邻阿克苏市区,是新疆南疆风沙源之一。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一片沟壑纵横,盐碱肆虐、寸草不生。原始台地土壤盐碱含量最高达9.87%,大大超过盐碱含量不能高于1.0%的造林标准。
难以想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年都要在沙尘中度过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漫天尘土是这块土地苦涩且真实的写照。
▲柯柯牙原始地貌。(图片来源:阿克苏文旅)
▲沙尘暴过后,空气中弥漫的沙尘数日不散。图为1994年4月,浮尘中阿克苏市昔日地标建筑——棉桃。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无论多难也要在柯柯牙植树!”1986年,随着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颉富平的一声令下,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阿克苏展开了绿化国土大会战。
▲2018年,颉富平(左一)回到阿克苏与当年奋战在柯柯牙绿化工程一线的老战友相聚。(李瑞 摄)
柯柯牙工程之大,困难之多,在植树造林史上世所罕见。此后的30多年,在柯柯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阿克苏人民义无反顾踏上了艰难的植树之路,他们一年接着一年种,一代接着一代干。
30多年间,阿克苏地区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领导干部带领各族人民鏖战荒漠、播绿造林的决心始终没有变。也正是由于这种持续不断地集中人力、财力、技术来打一场“绿色保卫战”,百万亩荒漠区域神奇地变身为如今的林海佳境。
▲当年造林场景。(图片来源:网信疏勒)
从1986至2007年,阿克苏各族军民就有近70万人次参与了三期造林工程大会战,累计植树造林7.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850余万株。昔日的荒滩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据统计,截至目前,柯柯牙绿化工程累计义务植树参与人员达390万人次,造林120多万亩。其中,生态林18万亩、经济林100多万亩,栽植树木4800多万株,柯柯牙的绿色在人们的汗水浇灌下继续延展开来。
同时,继柯柯牙绿化工程之后,阿克苏地区又相继实施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和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使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现在的9%以上,宛如亘古荒原上的一道“绿色长城”。
▲柯柯牙纪念馆内展示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全民植树的蜡像。(邹懿 摄)
荒漠生金 构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位于阿克苏温宿县的柯柯牙纪念馆里,可以清晰看到这段艰苦卓绝的造林史。每逢节假日这里都会迎来众多参观者,这些游览的人群中便有很多当年的植树者,他们流连于那些植树造林的老照片前,幸福地回忆当年的植树造林场景:夫妻共栽一棵树,父子同抬一桶水,新兵栽下建疆树,是留存在每个植树人心中最美的回忆。
▲1985年,依马木·麦麦提是塔里木大学的教师,在快办理退休时,被阿克苏地区“挖”到了林业处,从此开始了他在柯柯牙的造林事业。柯柯牙最初的3000亩林地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足迹。左图为被安排担任柯柯牙第一任林管站长时的依马木·麦麦提;右图为已退休的他。(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1990年,依马木·麦麦提将高中毕业的儿子艾斯卡尔·依马木拉到了柯柯牙参与造林,从此父子一起造林,如今艾斯卡尔·依马木已接替父亲守护柯柯牙30余年。(图片来源:天山网)
同样,在柯柯牙纪念馆里,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前的遥感影像图,对比之下,现在的遥感影像图,那一抹鲜亮的绿色令人惊叹。
现在阿克苏的风沙天明显比以往变少,每年沙尘暴的天数也在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是降水量显著增加,空气湿度明显提高。如今,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每年沙尘天气减少61%。
▲从1985年至2017年柯柯牙绿化面积变化卫星图。(图片来源:天山网)
▲30多年来,阿克苏各族人民携手奋斗,曾是沙尘暴沙源地的柯柯牙已是绿树成荫。(图片来源:天山网)
▲今日,柯柯牙绿化工程让“人进沙退”成为现实。(图片来源:阿克苏文旅)
在柯柯牙的绿化林中,80%是经济林,15%是防护林,5%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这里俨然成了一块风水宝地,来自新疆内外的果农争相在柯柯牙承包土地和果园,伴随着柯柯牙生态的改变,隐藏在这块土地上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开始显现。
2015年开始,阿克苏地区又陆续启动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历时5年多,实现戈壁、荒滩230多万亩的绿化治理,涵盖了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这是继柯柯牙之后,阿克苏人民弘扬柯柯牙精神,为改善家乡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所做的又一项努力成果。
▲被称为“瓜果之乡”的阿克苏糖心苹果。(图片来源:阿克苏日报)
▲“瓜果之乡”阿克苏的桃子熟了。(图片来源:阿克苏日报)
亘古的戈壁荒原变成了万顷林海,套种的经济林也成为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特色林果基地,这里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果篮子”。红旗坡的糖心苹果享誉世界,还有薄皮核桃、红枣、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不但成为阿克苏地区最诱人的味道,也成为大美新疆、瓜果新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作者简介:
肖涛,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责编 | 刘娴
审核 | 蓝希峰
采写 | 张爱龙 赵光国
制作 | 胡琪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