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面对“游圣”,你还敢说自己是“旅行达人”吗?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刘汉俊 发布日期:2023-05-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公元1607年的春天,明代的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挥别莺飞草长的家乡江阴,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科考之旅。他到过今天19个省份的100多座城市,探过500多个岩洞,游记中提及的桥1000多处。

  现存《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是5月19日所作,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是一位旅行家,但把他仅仅当作“游圣”来供奉,是一种误读;徐霞客是一位文学家,但把《徐霞客游记》只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是一种浅读。

  徐霞客首先是科学家,一位在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有独特发现、突出贡献的专家。《游记》内容涉及文化、经济、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地矿、水文、气象、动物、植物、风俗等多个领域,既是文学著作,更是科学著作、哲学著作,是一部绽放出思想光辉的巨著。

图片

  ▲《徐霞客游记》。

 

  01 丰富的科考成果、崇高的科学精神铸成伟大的丰碑

  公元1616年、1618年,徐霞客两次游历黄山。是他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光明顶、鳌鱼背等处是黄山最高处的古夷平地,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是他第一个详细、系统勘测并记录下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飞来峰等诸多标志点地形地貌的。

  登顶天都峰,徐霞客感觉“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再爬上莲花峰顶,果真发现“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因而得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的结论。这一伟大发现令今天的测绘专家们都啧啧称奇,因为现代化技术测定,莲花峰海拔为1864米、天都峰海拔为1810米,两峰高度相差54米,而两者相距1100米,一般人是很难通过目测发现这一差距的。

图片

  ▲安徽黄山天都峰云海风光。(中新社发 李金刚 摄)

  徐霞客不但标注出自然山峰的高度,也创立了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高度。

  他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考察丹霞地貌的专家。他深入考察湖南茶陵“灵岩八景”、浙江天台赤城山、福建武夷山接笋峰、江西余江马祖岩层、广西容县都峤山等25处红层盆地丹霞地貌,对山川地貌、火山溶洞、动植物生长、村落形成及变迁等作了详细记录;他深入考察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征、分布等,发现岩洞是由于“水冲刷浸蚀”而成,洞中的钟乳石是由含钙质高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等等。外国学者认为,徐霞客关于岩溶地貌的考察,比欧洲科学家要早150到200年;法国洞穴联盟专家让·皮埃尔·巴赫巴瑞说,“徐霞客是早期真正的喀斯特的学家和洞穴学家”,美国科学家甚至以“近代岩溶地貌之父”“最卓越的地理地质学奠基者”来赞誉徐霞客。

  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证明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岷江;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多条水道的源流;他对沿途有详尽的生态记录,如“崖南峡中,箐木森郁,微霜乍染,标黄叠紫,错翠铺丹,令人恍然置身丹碧中”。阅读《游记》,如研读国土资源调查报告、百科全书。梁启超说,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当以《徐霞客游记》为第一部。

  在创立科学成就高度的同时,徐霞客也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高峰。

  实证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前提。如果屈原的《天问》是对神秘世界的叩问,柳宗元的《天对》是试图对《天问》的哲学回答,徐霞客则力图在自然世界里寻找实证解答。实证要求亲眼所见、现场目击,需要积累直接经验、第一手材料。他每到一地,名山必登,名川必访,无论是目测山的高度、丈量洞的深度,还是探究江河的源头、地形的走势,他都必到实地勘察,登就登顶,“从石萼丛错中攀跻山顶”;到就到底,“直迸东底,深峻不可下”。追本溯源,脚踏实地,徐霞客三十年一以贯之。

  求是态度是科学精神的内涵。徐霞客治学态度严谨,线路选择正确,求证方法细致,分析判断准确。从最初的风光旅行到向科学考察转变,徐霞客的实践主题不断升华、与时俱进。为了探明山的高程、洞的深度、流的源头,他不辞劳苦反复比较,力求科学准确、实事求是。他通过实地比较两条溪流的速度,得出“程愈迫则流愈急”的结论,符合流体力学原理;他通过周密实测,得出桂林七星岩“一山凡得十五洞云”的结论,与今天实地勘测结果一致。科考探险需要技巧,徐霞客发明制作了布带、铁杖等登山器材。他的考察日记严、细、深、实,堪称科学方法的宝典、科学态度的典范。

  批判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品质。没有批判思想的武器缺乏力量,没有批判能力的学科不是科学。徐霞客走出书斋,选择了反叛传统的人生道路,就是批判精神的初显。他尊重经典,但不迷信于典籍,敢于订正《大明一统志》等权威典籍;他尊重事实,但不满足于定论,认为“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他尊重权威,但不屈从权势,对官方结论敢于质疑;他敬畏生灵,但不迷信神灵,敢于登山入洞惊动“神龙精怪”。他把科学、哲学、文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把自然科学研究从社会科学研究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学科体系。考证意味勘正,确定亦是否定,重构必先解构,先行者往往是牺牲者,徐霞客的精神不亚于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先烈。

  创新理念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不墨守成规,不闭门死读,不坐而论道,而是求新求异、履新履奇,是徐霞客的追求。实践出真知,创新获新知,只要听说新的高峰、新的险境、新的奇洞,他必定前往,一些考察点连当地人都不曾涉足、不敢问津,甚至闻所未闻。徐霞客的笔下没有重复的景,令人处处耳目一新,时时期待下一个亮色。他创新了务实求是的学风,倡导的认识论、方法论开启了实践性学科和实用型专业的创新;他创立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既融为一体,又双向互通的经典范式。创新理念有如凌空的光芒,始终照耀着他漫长而艰险的探险之路。

图片

  ▲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图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02 奔涌的历史长河、生动的现实社会确立精神丰碑的坐标

  徐霞客的科学思想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年代?他的科学精神源何而来?

  首先,让我们从几千年的中国科技史中来寻找历史的纵坐标——

  中国是一个科技成果丰富、科学巨擘众多的国度。古代四大发明无疑是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的高峰,除此之外,先秦以来的古籍经典中保有大量科技知识、科学思想,许多科技成果世界领先。

  譬如,关于天文学,春秋时期有关对哈雷彗星的描述是人类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两汉时期的历书《太初历》《三统历》系统描述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其原理至今还在沿用;张衡发明制作了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譬如,关于数学,两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叙述分数运算的数学著作,《算经十书》中的《周髀算经》提到的勾股定理要早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推算成果比外国早近1000年。譬如,关于物理学,战国时期墨子的《墨经》中汇集了丰富的力学、数学、声学、光学知识,而其中光影现象、小孔成像、凹凸镜原理等“光学八条”,比古希腊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光学记载早100多年。

  譬如,关于医学农学,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今天仍然是中医的看家本领;东汉神医华佗成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代名词;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注》、唐代的《千金方》《唐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药学著作是医药科技成就的高峰;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代表着中国古代最高的农学成就。

  譬如,关于建筑学,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长安城、紫禁城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

  辉煌的科技成果背后,是伟大的科学家群体。墨子、蔡伦、张衡、张仲景、裴秀、贾思勰、葛洪、陶弘景、祖冲之、郦道元、孙思邈、僧一行、毕升、苏颂、沈括、秦九韶、杨辉、郭守敬、王祯、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他们的名字,灿若星河,熠熠生辉。他们不光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巨擘,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高峰。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形成过三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宋元时期;最后一个高峰则出现在晚明,以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等四位最伟大科学家的出现为标志。

  让我们再回到徐霞客所处的晚明社会,聚焦现实的横坐标——

  中国晚明社会有过开放的萌动,西学东渐有过短暂的风景。1598年6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南京,他发现中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而且中国人渴望与西方人交流,于是他找到两个打开中国的突破口:一个是与中国思想家、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出版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另一个是与南京大报恩寺的大和尚僧雪浪展开了一场关于科学思想的辩论,一时间影响力大增。

  与此同时,利玛窦向人们广泛展示他带来的自鸣钟、三棱镜、地球仪、日晷、《坤舆万国全图》等,介绍西方的天文、地理、历算、建筑、造船、机械原理和地图测绘等知识,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关注,也激活了沉睡的晚明社会的科学思想。

  这一年,徐霞客12岁。

  徐霞客成长时期,程朱理学已显陈腐僵化之势,距徐霞客家乡一箭之遥的东林书院十分活跃,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人抨击朝政、针砭时弊,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影响力日盛。徐霞客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与钱谦益、缪昌期、高攀龙、文震孟交往甚密,东林党人所倡导经世致用的求实学风、崇实黜虚的实证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追求理想、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徐霞客。

图片

  ▲徐霞客故居。(张雷 摄)

 

  03 奋斗意志、人文情怀、哲学实践为精神丰碑提供支撑

  徐霞客科学精神的丰碑有三个支撑:奋斗意志、人文情怀和哲学实践。

  顽强的奋斗意志铸造了徐霞客科学精神的本质——

  徐霞客幼读诗书、饱览史志,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他立足于格物、致知,专注于诚意、正心,有志于修身、齐家,虽然没有治国之心,却有走天下之志。20岁左右开启探险之旅,26岁到46岁完成第二阶段跋涉;49岁开始人生的最后一次出发,直到4年后因“两足俱废”而东归,回家一年后去世。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是特立独行的事情。

  实现理想需要坚强信念,战胜困难需要坚定意志。徐霞客是一位野外地质调查科学家,但是他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作业条件,缺乏足够的自救能力、避险知识。他遭遇过“路棘雪迷,行甚艰”;攀登过“阔仅尺余,凿级其中,仰之直若天梯倒”的悬崖;潜入过“陷身没顶,手足莫施”的深涧。电闪雷鸣的雨夜丛林中,衣衫褴褛的他靠野果充腹,盼风歇雨停;风雨如磐的断路绝壁前,瘦骨嶙峋的他咬紧牙关,胼手胝足而行。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逢险必探,遇洞必入。在株州探险,洞深水湍,“归途莫辨”,当地人“无敢导者”“无肯为前驱者”,但徐霞客毅然“解衣伏水,蛇行以进。”他到过老虎“月伤数人”的梁隍山;深入过“豺虎昼游,山田尽芜”“俱不敢入”的云嵝山“虎窟”;在河南嵩山“忽见虎迹大如升”、湖北武当山“且闻虎暴”;闯荡过“十人去,九不还”的广西北流“鬼门关”;穿越过“瘴疠甚毒”的云南澜沧江畔;举烛进入柳州真仙洞,猛然发现“石下有巨蛇横卧,以火烛之,不见首尾”,何等惊悚!他五次遇劫,在湘江水面被盗贼“刀戟乱戳”,但侥幸跳水逃命,而随行的静闻和尚为了保护经书和徐霞客的手稿等,受了两处致命伤。

  徐霞客科考的成果,是生命的代价。无数次履险临危,一路上穷困潦倒,甚至“卧处与猪畜同秽”,但他只留下“无可奈何”寥寥几字便不再纠结。他长期过着“足泥衣垢”“煨湿薪,卧湿草”的生活,受到“足痛未痊”“膝肿痛不能升”的折磨;在过箐篁瘴地时不幸皮肤中毒,苦不堪言,“久涉瘴地,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而苦于无药”,切身之痛,彰然纸面,读来令人心痛。

  深厚的人文情怀培育了徐霞客科学精神的底蕴——

  科学精神不能没有人文滋养。三十功名,万里遐征,广博而深厚的人文情怀是徐霞客最原始的精神底质、最本真的情感底色,这种情怀体现在他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矛盾关系的处理中。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起点。他的先祖是东汉高士,北宋末年从开封落户江阴。南宋覆灭后,徐家拒绝做元朝的官员,归隐乡野,保持了“读书不仕”“不染势利”“务农为本”“耕读传家”的祖风,几百年来家境平安。徐霞客继承了父亲“志行纯洁”和母亲“勤勉达观”的秉性,15岁就藏身书楼,遍览四书五经,尤好图经志籍。他拜访家乡名儒和过往贤人,与钱谦益、陈函辉、文孟震、陈继儒、陈锡仁、缪昌期等名流交往甚密。以高士为伍,与贤德为友,注定了徐霞客的人生不落俗套,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设计。

  超然尘世的念想造就卓然不群的境界。徐霞客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人生模式,但他不是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而是志在天下、踌躇满志,创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新活法。他不囿于蓬蒿之间而是任性自由,如同庄子的“逍遥游”、列子的“御风而行”,他是逍遥之鹏、物化之蝶,蹁然于万水千山。他有一种孤独的高贵和高贵的孤独,静心、专心、尽心,不以物动,不为世惑,做到了完全无我、彻底物化。这是人生的梵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亮点。翻读《游记》,犹如参阅生态样本。他的笔下,是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崖壁皆骨骼,丛林皆毛发,川流皆血脉,是明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芥子园画谱》;他用生命的元素,描绘出传世巨制,点染了自然的灿烂。一部游记,遍地开花,菊花桂花桃花梅花兰花玉兰花山茶花山鹃花;满篇文字,到处生绿,山绿水绿树绿草绿崖绿山寨绿田野绿青苔绿。他用最精美的文字,描摹最奇妙的世界,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尊重天人关系,追求文化意蕴,崇尚自然法则,遵从客观规律,成为徐霞客一生的遵循。无论是顺风顺水、依步借势,还是滞涩难行、困顿疲倦,他从不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钟情山水,礼敬自然,善待苍生,在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一条绿苍苍的生命纽带。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徐霞客人文情怀的高点。《游记》是科学巨著,也是调研笔记,记录了众生百相,宛如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

  徐霞客对民族文化充满钟爱。他考察了湘、桂、黔、滇四地10多个少数民族,深入考察当地的民情民俗,开创了我国民族学实地调查之先例。现存63.9万字的《游记》中,多篇涉及少数民族,仅粤西、黔、滇三地的日记就有48.7万字之多,占总篇幅的76%。

  他与云南丽江纳西族首领木增的友谊更令人称道。公元1639年正月,这位纳西族首领在丽江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徐霞客,两人相见恨晚,促膝交谈。木增请他帮忙修志,徐霞客花了三个月时间修成《鸡足山志》。后来徐霞客因腿疾加重卧床不起,木增派人用滑杆抬着,花了150天护送徐霞客回江阴。这份民族友谊兄弟情令人感叹!

  丰富的哲学实践锻造了徐霞客科学精神的品质——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科学家往往也是哲学家。

  徐霞客行走在哲学王国,读《游记》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思想之重、科学深处的哲学之力。

  他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实践中。他试图在山形地貌的本原中发现特殊的因子、共同的要素,从多样性中提炼同一性、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这些实践特征,符合恩格斯对朴素唯物主义的描述。徐霞客的科考成果也是哲学成果,是实践哲学的生动展示。他与西方“科学和哲学之祖”、公元前7—6世纪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泰勒斯一样,同为钟情山水的行走者,有着跨越两千年时空的感应,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徐霞客远离社会并非远离现实,而是超越现实的思想者、实践哲学的探索者。儒家认为“天”是一切道德观念和处世原则的本原,而“人”则因为受到名利欲望的蒙蔽,需要修行才能回归本原。而徐霞客选择的修行方式就是行游探险,他追求的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契合统一。徐霞客寻“道”于山水之间,以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儒、释、道关于天人关系的哲学思想,在徐霞客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知行合一,边知边行,徐霞客走出了古代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新路。

  没有思想的民族走不远,没有精神的民族立不住。历数先贤,不应该忘记作为科学家的徐霞客。让徐霞客的科学精神霞映古今长天、照耀当今时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中央宣传部)



  原标题:《那个孤独而伟岸的身影——写在徐霞客诞辰430周年之际》

  来源 | 人民日报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责编 | 刘娴

  制作 | 胡琪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