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今年以来,宁夏永宁县紧紧围绕党中央和自治区、银川市党委关于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闽宁协作资源利用和历史文化挖潜,创新突破、先行先试,深耕永宁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挖掘讲述各族群众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激发出各族群众强烈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和心灵共鸣,不断拓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宽度与厚度,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
聚焦闽宁协作,从迈向共同富裕的光辉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27年来,闽宁两省区按照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聚焦脱贫攻坚、加强长期协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宁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从闽宁扶贫协作一开始,习近平同志就倡导发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对西海固地区开展帮扶,形成了汉族帮少数民族、多地帮宁夏一域、多数人帮少数人的局面。闽宁两地的山海情,为中国特色减贫事业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书写了值得历史镌刻、值得时代铭记的生动注脚。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皆是国之大者,“闽宁模式”的成就,不仅在于当地经济领域的发展,更在于当地干部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始终坚持团结奋斗。永宁县组织智库专家深度挖掘讲述这一光辉实践中的生动故事,将“大家”与“小家”紧密相连,从中感怀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让闽宁协作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灵魂深处,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激发奋进新征程的报国热情、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让爱国奋斗成为广大群众的情怀、信念,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得更加具象。
弘扬黄河文化,从润泽塞上江南的千年灌渠中赓续精神血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不但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永宁县引黄灌溉历史悠久,东临黄河,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优越,素有“塞上粮仓”之美称。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修水利工程,开挖了西干渠,将唐徕渠、汉延渠和惠农渠裁弯取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和新兴灌溉技术推广,全县灌排体系健全、土地平整,引黄灌区林茂粮丰,奠定了永宁“农业大县”之根基,造就了“塞上江南”之神奇,留下了“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美誉。
黄河文化蕴含的“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及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性,积淀了丰富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共有、共享、共铸的代表性符号。
今年,永宁县将着力挖掘黄河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独特优势,讲述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缘起和发展,重点围绕全县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引黄灌溉光辉伟业的历史史实,进一步挖掘和总结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书写永宁“引黄灌溉”经典篇章,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永宁模式”,厚植黄河治理塑造的共同体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重温知青岁月,从奉献青春热血的无私壮举中激扬奋进力量
1965年、1966年、1968年,共有三批杭州知青1011人来到宁夏。他们有的早已成家立业,却义无反顾重返第二故乡艰苦创业;有的原本生活无忧,却因帮助乡亲变得日子拮据,至今无怨无悔;有的本身并不富裕,却省吃俭用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他们和广大工农群众在一起并肩战斗、抱团取暖,奋斗在各行各业,真正了解国情民情、理解农民生活、锤炼坚强意志,用宝贵的年华谱写了最美的青春之歌。
永宁县将不断挖掘和打造知青文化,大力开发知青生活体验、知青文化研学等产品,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引导和激励广大当代青年,以家国天下为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挑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身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之中,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勇于担当、实干有为,奋力谱写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