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民族团结的文明使者——“西藏学生宜昌行”研学侧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郑涵月 冉龙升 发布日期:2023-03-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屈原祠,学生在一起包粽子。宜昌市民宗委供图

  在交流互动中培育团结意识,在科学探索中感知现代文明,在迈步前行中夯实历史根基……2月9日至16日,跨越三千多公里,“西藏学生宜昌行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研学之旅在湖北省宜昌市成功举办。短短8天,趣味满满的研学活动点亮了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41名师生的假期,大家共同度过了“游中有学,学有所获”的难忘时光。此次研学活动由山南市教育局、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市民宗委共同举办,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促进西藏湖北两地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同上一堂课”、体验“水涨船高”、致敬爱国诗人屈原……学生们对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上一堂课

  “3D打印技术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利用光固化等技术将二维平面变成三维实体的装置。我们先在电脑上用3D建模软件进行创意设计,最后通过3D打印机将实物打印出来。”在创客教室,指导教师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一边展示操作流程,学生围绕在他身边,眼中闪着求知的光。

  研学之旅第一站,山南、宜昌两地师生同上一堂体验课程,学生们在东山中学的社团活动室中,自主结对制作3D打印小灯笼、团扇等。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3D打印,太神奇了,我完全被‘征服’了!”3D打印让东辉中学学生格桑土旦非常惊奇,初次尝试用电脑建构模型的他不知从何下手,好在组内有东山中学的小伙伴帮助,看着带有“山河有情,日月同辉”字样的灯笼扣板一张张打印出来,格桑土旦迫不及待地上手拼装,“和宜昌的小伙伴们一起制作灯笼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灯笼的寓意是团圆、光明、活力,我想带回家送给阿妈。”格桑土旦说。

  那边3D打印课程刚结束,这边美术室里,学生们又开始手绘团扇。

  东辉中学学生扎西桑珠擅长国画,画起扇面来可谓得心应手。小小扇面上,扎西桑珠挥舞画笔,“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的牡丹形象便出现了,吸引不少学生“围观”。

  “东山中学的同学覃悦航教我使用平板电脑与老师互动,让我好好体验了一把‘智慧课堂’,我要把这幅扇面送给他。”扎西桑珠边说。听到这幅团扇已经被“预订”了,大家催着扎西桑珠进行“现场教学”,他再次起笔作画,笑着说:“保证人人都学会!”

  “这些实践课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更引导各族学生相互尊重、关爱、交流和学习,他们心中团结友爱的种子已经开出美丽的花朵。”东辉中学教师扎西旺堆说,东山中学75名学生还亲手制作了联谊明信片,一封封书信、一幅幅团扇、一个个灯笼让各族学生的心紧密相连。

  感悟历史文化底蕴

  走进屈原故里,山南学子们着楚服、仿古法,整齐列队,向屈原像鞠躬行礼,向恩师敬呈六物、戒尺、茶。东辉中学学生曲珍在鞠躬行礼时格外认真,她目不斜视,双手交叉于胸前,深深地向屈原和恩师们鞠躬行礼,在庄严肃穆的拜师仪式中接受了一场尊师重道、明礼求学的传统文化熏陶。

  2022年,秭归县屈原祠景区被授予“宜昌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成为开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研学的平台,能让学生们在屈原故里感悟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从前只从课本里学过屈原的诗,今天来到屈原祠,听老师讲解屈原的事迹,我切身感悟到屈原心忧家国、矢志不渝的精神。”曲珍说,在九歌苑内观赏薅草锣鼓等非遗表演,大家一起包粽子,这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她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根竹,如何变为一张纸?研学活动第5天,山南师生来到车溪老街,体验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

  “整个造纸过程,有72道工序,包括踏碓、切翻、捣浆、淘浆、下槽、杖槽等,每道工序都少不了。”车溪造纸坊的工作人员介绍着古法造纸的工序,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来到最后一道工序“透火焙干”的设备前,工作人员邀请师生亲身体验“晒纸”。

  了解藏族造纸技艺的东辉中学学生旦增曲珍主动“请缨”,她左手抓着纸的一角,右手拿着刷子,把纸均匀刷在烘焙墙上,等待烘干。成功取下宣纸后,旦增曲珍高高举过头顶,兴奋地与同学们分享。“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每一张纸都是一代代造纸匠人的智慧结晶。”旦增曲珍认为,有了纸,才有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历史文化典籍,才有了不间断的中华文明的血脉流传。

  “知识不限于书本,课堂不止于教室。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东辉中学教师贡觉罗布认为,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当好民族团结的文明使者。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我想成为一名边防军人,在祖国边境线上守卫好边疆。”在“同上一堂课·我梦想的职业”主题思政课上,东辉中学学生丹增索朗为大家讲述自己梦想的职业。

  “父亲喜欢看军旅片,我也跟着看,对荧幕上李云龙、许三多等军人形象印象深刻。”谈起梦想的萌芽,丹增索朗有些羞涩,“许多解放军叔叔刚来西藏时不适应高原气候,而我作为本地人,可以很快投入到训练中,我要守卫边疆,保卫祖国!”丹增索朗说,他一直为梦想努力着,在课余时间学习军事知识,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努力就会有成效。在模拟军队作战样式的对抗性射击类游戏中,丹增索朗一举“歼灭”7个“敌人”,带领队伍走向胜利。“对战时,我的任务是守好后方大本营,防止敌人偷袭,我和队友们团结协作,最终取得胜利,我很有成就感。”他说。

  看到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东辉中学教师贡觉罗布感慨颇多,“孩子们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更希望他们能够将梦想坚持下去,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研学活动接近尾声,东辉中学师生来到了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

  伴随着游轮汽笛长鸣,东辉中学学生旦增达瓦远远看到前方大坝壮观的景象,激动地拿起手机记录下眼前的壮美景观。当船行驶进葛洲坝船闸,从闸室两边狭窄的压抑感,到水涨船高后高峡平湖的开阔视野,30分钟提升26米的过程让旦增达瓦大呼惊奇。

  “同学们,我们刚刚体验的就是‘水涨船高’,也就是我们课本中的‘液体浮力’知识。”看见学生们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东辉中学教师强巴多吉顺势借着课本上的知识,向学生普及中华民族治水的壮举,“治理长江最早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汉书》记载的‘江水、汉水溢’,到了现代,三峡水利枢纽对治理长江水患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总书记讲过的‘大国重器’,让长江两岸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强巴多吉说。

  旦增达瓦听得格外认真,在笔记本上记了好几页笔记。在他眼前,不只有葛洲坝宏伟的景象,他还看到了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团结一心、携手向前的光明前景,“我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建设宏伟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旦增达瓦说。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让两地学子手拉手、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含义”。东辉中学校长刘艳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