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为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宁夏贡献丨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1-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宁夏贡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实践上,体现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上,体现到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一是加强政治领导。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来抓,提出了守好“三条生命线”的思路和任务,把民族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全方位谋划部署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确保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宁夏落地落实。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着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政治督查、政治巡察、政治考察“三察(查)联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和督导“加压器”功能,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担负起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先后制定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等20余份拿着就能用、照着就能做的“民族工作操作手册”。乡(镇、街道)全部配备统战委员、民族工作专干,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精心织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我们始终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作为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共同价值追求。一是坚持用伟大精神来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在赓续精神血脉中汲取奋斗力量,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坚持用正确历史观来教育。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铸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大工程”,把中华民族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三是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基层”活动,创排《情系贺兰》等优秀话剧作品,依托六盘山、将台堡等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流价值,既在城乡建设规划、传统节日、重要活动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也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用中华文化引领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增强群众使命感。主动树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意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勇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闽宁镇为代表的沿黄生态移民区从昔日的“干沙滩”变为今天的“金沙滩”。二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深入实施百万移民致富、城乡居民收入、基础教育质量、全民健康水平“四大提升行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收入较自治区成立之前分别增长165倍、136倍,各阶段教育入学率、医疗卫生投入占比等民生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所有改革发展充分彰显“三个赋予”的意义。三是激发群众自豪感。开展“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从宁夏60多年来在脱贫、交通、教育、医疗、产业等10个方面对比算账中感受沧桑巨变,感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共同团结奋斗,共同走向现代化。

  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氛围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促进共居共学。建立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宣传引导各族群众在城乡社区、楼栋单元、美丽乡村交错而居、插花混居,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严把学校设置、学生分班、住宿安排等环节,让合校共读、混班混宿成为各族师生的共同认知、自觉行动。二是促进共建共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评价标准,深化“585”创建模式和“八大行动”,调整完善13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99项负面清单,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升级,奋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丰富创建形式,持续推进创建“七进”活动,确保创建过程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三是促进共事共乐。坚持各民族平等就业、团结共事,完善各民族共同工作、共同劳动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深化闽宁协作等机制,鼓励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安居,在相互学习、合作共事中创造价值、快乐生活。

  五、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

  要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更加自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二是优化完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认真落实合宪性合法性审查,建立民族政策法规评估机制,及时稳慎调整完善有关民族工作政策法规,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三是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族人民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自治区民委党组书记)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