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进行时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1-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然而,受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湿地缩减和退化形势严峻,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中国政府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积极履行公约责任。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展现出负责任生态大国的形象。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中国方案到全球行动,湿地这一重要生态系统再次迎来新的保护发展契机。

 

  青海:中华水塔 江河之源

 

青海玛多冬格措纳湖国家湿地公园。 李友崇摄

  湿地,青海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态基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湿地面积51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1.8%,位居全国第一。

  青海有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森林沼泽四大湿地类型。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沼泽广布、雪山冰川发育的蔚为壮观的湿地生态景观,孕育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每年为下游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淡水,被誉为“中华水塔”。

  维护江源安澜畅流,呵护“中华水塔”,是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青海通过划建湿地公园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全省过半的湿地面积被列入保护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青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平均按2000公顷湿地设置1名管护岗位,三江源综合试验区22县区设置963名湿地管护员。目前,青海有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19处国家湿地公园,32处省级重要湿地,湿地保护率达到64.32%。

  青海湿地是“中华水塔”令人骄傲的内核,也是“国家公园省”的亮丽名片。2014年起,青海启动实施重要湿地监测评估工作,对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系统监测评估。近10年,青海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各类湿地保护资金11.78亿元,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采取地形地貌修复、自然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措施,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24项,覆盖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河湟流域等五大生态板块,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强。

 

  云南:山水之间 鹤舞高原

 

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吴太平摄

  云南地处六大水系的上游或源头,分布于各流域的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在高原和山地间熠熠生辉。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湿地总面积61.83万公顷,包括河流湿地24.51万公顷,湖泊湿地12.12万公顷,沼泽湿地4.06万公顷,人工湿地21.14万公顷。

  这些珍贵的高原湿地,是云南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名片的重要窗口,也是维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林草部门以重要湿地为重点、以六大水系为主线、以沼泽湿地保护和小微湿地建设为补充,整体推进全省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云南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湿地资源年度监测制度,出台《湿地生态监测》地方标准,编制印发湿地生态监测规划,布局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根据《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地方标准和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先后分三批认定了31处省级重要湿地。目前,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一般湿地1246处;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保护小区177处,初步形成以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一般湿地和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分级分类体系。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通过保护修复,以水禽(尤其是越冬鸟类)为主的动物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黑颈鹤、黑鹳、紫水鸡等珍稀水禽种群数量增加明显,新发现了彩鹮、青头潜鸭、白眉田鸡等湿地鸟类。莼菜、野菱、海菜花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云南特有植物分布范围逐年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成效明显。10年来,云南省湿地面积增加86.8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21.68个百分点,达到57.77%。

 

  宁夏:西北水乡 塞上江南

 

宁夏沙湖鸟岛观光区。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摄

  湿地,“塞上江南”宁夏的主打牌和主色调。

  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得益于母亲河的滋润,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宁夏拥有310万亩的湿地资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其中,河流湿地147万亩,湖泊湿地50万亩,沼泽湿地57万亩,人工湿地56万亩。

  以水为脉,宁夏建设形成了银川、中卫、吴忠、石嘴山四个“水韵城市”,建成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景观。2018年,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银川市作为中国6个入围城市之一,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宁夏湿地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经过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资源已成为宁夏重要的生态和景观资源。近年来,人们在黄河沿岸湿地连续监测到遗鸥、玉带海雕、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等新记录鸟类12种,连续两年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遗鸥、大鸨、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冬春季在黄河沿岸栖息、停留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单个种群数量达到近万只,大天鹅、小天鹅在宁夏多地停留时间长达1个多月,种群数量也逐年增多。

  湿地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体验等游憩场所。宁夏沙湖入选全国十大“魅力湿地”,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当地还建有宁夏湿地博物馆、宁夏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湿地文化传播与生态监测系统。

  目前,宁夏建有湿地型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1处、自治区级3处),湿地公园26处(国家级14处,自治区级12处),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6处,发布自治区级重要湿地名录33处,初步形成了以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各级重要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区湿地保护率达到56%。

 

  广西:海阔林密 鹭鸟齐飞

 

广西防城港北仑河口湿地的红树林。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广西自北向南跨越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3个气候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湿地资源丰富。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广西连片面积8公顷以上的湿地总面积达75.43万公顷,占广西国土面积的3.18%。其中,自然湿地53.66万公顷,人工湿地21.77万公顷。

  广西湿地以喀斯特湿地和近海及海岸湿地最具特色。喀斯特湿地分布在喀斯特峰丛洼(谷)地、峰林平原(盆地)中,以岩溶水为主要补给源,兼具山林秀美与水光潋滟特色,在生态功能与社会经济作用中独树一帜。近海及海岸湿地发育在陆地与海洋之间,是海洋和大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在防风护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红树林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再造陆地等作用,素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像“绿肺”一般呵护着北部湾的生态。作为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2019年红树林专项调查结果,广西红树林总面积9330.34公顷,位居全国第二。

  红树林是鸟类的乐园,是构筑海洋绿色生态的天然屏障,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广西许多湿地处于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近年来,多处湿地持续发现数量不断增长的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灰鹤越冬种群。总体来说,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处于良性循环发展状态。

  目前,广西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海洋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24处(含试点),野生稻保护小区10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自治区重要湿地44处。其中,北海山口红树林湿地、防城港北仑河口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王琪 综合报道)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