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为支援三峡工程建设,千余名土家族村民易地搬迁——平原三峡 幸福花开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荣彦 发布日期:2022-11-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三峡村村民在移民文化广场上跳舞。 新华社发

  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沙洋镇三峡村,是一个移民村。世纪之交,为支援三峡工程建设,来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库区5个乡镇13个村的千余名土家族村民,先后搬迁到这里安家。

  22年过去了,从巫山夹青天的峻峭三峡,到山随平野尽的辽阔平原,移民用勤劳和智慧建设了一个崭新的家园。

  广场上的幸福生活

  在村委会的南边,有一个名为平原三峡的移民文化广场。广场北边墙上的一幅地图,记录了村民搬迁至江汉平原安新家的全景路线,这是属于三峡村全体村民的共同记忆。

  三峡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7亩,现有村民401户1601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205人。

  回想起刚到沙洋镇安家的情形,村民薛维峰说,从峡江之畔迁移到平原落户,大家多少都有些不适应。

  为帮助村民迅速适应新环境,三峡村先后开展了“告别过去不忘乡情”“奔向未来要感党恩”等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了土家文化艺术团,定期开展艺术节、巴山舞等文化活动;创办了村级内部刊物《平原三峡》,邀请村民讲述自己的故事。

  为了消除移民群众背井离乡的乡愁,沙洋镇政府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打造“五务合一”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布置党员活动室,配套建设青少年活动之家、养老服务驿站等功能室,新建了移民文化广场。

  在移民文化广场上,从家乡运来的木船,修建的“移民记忆”文化长廊、“乡愁”博物馆,还有巨幅“三峡纤夫”墙画,都别有一番韵味。

  “为了让村民不忘来时路,我们在广场两边的墙上,绘制了移民过程和三峡纤夫的生活场景。广场中展示的船、生产生活用具等,都是村民主动捐献的。”三峡村党支部书记杨祖安说,大家平时在这里散散步、跳跳舞,日子过得很幸福。

  巷子中的团结进步

  在三峡村有3条别具一格的巷子,从北向南分别为:民族团结巷、民族兄弟巷、民族进步巷。

  民族团结巷里的图画,展现着三峡村22年的发展变迁。民族兄弟巷中,记录着“兄弟情长”和“手足情深”两个真实故事。民族进步巷里呈现的是“从峡江到平原、从农场到地方、从创新到发展”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三峡村村民的坚韧和追寻、守望与开拓。

  “我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移民,从最开始5个乡镇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到与平原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润物细无声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峡村村民、青年作家王雄说,没有大家的团结一心,就没有今天的三峡村。

  在三峡村修建的健康步道上,种了56棵石榴树。在平原三峡广场的北边还有一座石榴雕塑,上面印有三峡村的村标。

  “56棵石榴树代表着56个民族,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56个民族才能一起奔向幸福的未来。”三峡村村干部李容说,村标绿色的图表上,“平原三峡”四个字代表着我们的由来,“幸福花开”和我们心中的石榴花是紧密相连的。

  当前,三峡村正在积极创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红石榴家园”。他们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民俗文化,不断改善宜居环境,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绘就了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画卷。

  村子里的产业兴旺

  刚搬到沙洋镇时,村民们最担忧的是如何开展生产、维持生计。“以前住在长江边,靠水吃水,养活一家人没问题。”薛维峰说,来到平原,虽然人均分配1.5亩田,但大家对种地都不在行。

  为此,当地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和项目,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帮助村民生产增收。经过几年摸索,根据当地的土壤特点,确定了产业发展主导方向——种植蔬菜。

  如今,三峡村拥有露天蔬菜基地1000亩、蔬菜大棚230亩。全村2500多亩土地被流转,土地流转率达到79%。流转的土地集中用来蔬菜种植、稻虾连作、荆半夏种植等。村里以规模化经营和招商引资,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村级集体经济得以盘活。2010年三峡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如今收入超过60万元。

  村集体富裕了,三峡村有条件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村民们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公共绿化、秸秆清收、公共设施维护、安全防范等管理,提高了自治水平,共同缔造了和谐、美丽、上进的三峡村。

  杨祖安说,未来几年,我们计划打造集居住、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移民特色村。村里将新建土家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依水而傍的吊脚楼、采摘篱园、生态渔村、土家美食城、手工作坊等,把土家文化和农业休闲观光体验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

  这些年,三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这是山里人勤劳朴实的结果,也是平原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