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最大的生态优势是山林富集、绿水青山。大山大川,造就了当地丰富的清洁能源。
水、风、光三大资源互为支撑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堪称世界清洁能源的黄金组合区域:南方地区首个国家级风电基地、四川首个山地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在这里落户,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等水电站均在此布局……
“凉山州作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必将在清洁能源开发中挑大梁、唱主角。”凉山州发改委能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张黎说,截至今年7月,全州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360.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846万千瓦,后续开发潜力巨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探索和发展清洁新能源产业的路上,千里凉山,“风光”无限。
水电站助力绿色发展
横跨金沙江的乌东德水电站。何勤华摄
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三江”犹如三条巨龙,把青藏高原的庞大水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凉山。
凉山州会东县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金沙江上,乌东德水电站横跨于此。附近的高陡峡谷中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平地,因常年盛开三角梅得名“梅子坪”。站在这里,刚好可以纵览高峡平谷。放眼望去,金沙江奔腾而来。
乌东德水电站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水电站可替代当地的燃煤类化石电站,每年可节省约1220万吨标煤,同时可减少3050万吨二氧化碳、10.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相当于种植阔叶林8.5万公顷,有利于缓解地区能源供需矛盾和煤炭输运压力。
据了解,凉山州水能总量达710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6387万千瓦,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5%、四川的57%,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大风车”吹来万千金
德昌安宁河峡谷风电场。 德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凉山,“大风车”随处可见。
风能资源可分为河谷风能、高原风能等类型。高原与深切河谷间5633米的相对海拔高差、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凉山州丰富的风能资源。据测算,这里的风电技术可开发量在1800万千瓦左右。
站在西昌、德昌境内的安宁河谷一侧,可以看到一台台随风转动的巨型风车,绵延10余公里,场面壮观。
这座建在德昌县境内的安宁河峡谷风电场,于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3月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规模20.2万千瓦。这座风电场改写了四川省无风电的历史。
风筒立起来,风叶转起来,“大风车”吹来万千金。作为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南方地区首个国家级风电基地,凉山州风电基地目前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456.7万千瓦,在建250.8万千瓦。
“阳光银行”造福山乡
会理树堡光伏电站。会理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会理市树堡乡,阳光是这里的主角。这里有着四川首个山地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5万千瓦的会理树堡光伏电站。
“树堡乡太阳辐照度高,自然资源优越。”在树堡光伏电站控制室,通过值班人员操作无人机俯瞰,只见阳光照射在连片的太阳能板上,光芒夺目。
离开电站控制室,进入一期光伏场区,值班长马勋龙正带领两位同事开展组件排查工作。“光伏场区有雷击、鼠患等隐患,虽然视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但还需要不定时进入场区巡检。”马勋龙说。
距离光伏电站不到10分钟车程,就能看到树堡乡种植的1.4万余株百香果树。这是树堡光伏电站探索多元化发展打造的“农光互补”项目。
得益于良好的光热资源,这里生长的百香果糖分足,很受市场欢迎。树堡乡乡长金凤说,要让光伏场区能种、能养、能发电,从空中到地面全利用,并探索“光伏+旅游”的运营模式,带动经济发展,让农民增收。
近年来,凉山光伏产业飞速发展,惠民利民成果同样丰硕。截至目前,凉山州已并网光伏项目90万千瓦,年均发电14.85亿千瓦时,年产值11.88亿元。其中,光伏扶贫电站13.23万千瓦,保障了6000多户脱贫户的稳定收益。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大凉山群众搬不走的“阳光银行”。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