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冬奥会: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用学术语言解读“一起向未来”的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高峰表示,在人类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验、全球治理面临重大挑战、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使命、责任、担当的体现,也是人类韧性、团结和友谊的象征,进一步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和信心。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宗旨同向而行。当今世界需要全人类携手同行,团结合作。北京冬奥会将激起各方共克时艰的信心,汇聚世界应对不确定性的力量,探索世界携手“一起向未来 ”有效方案。
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玛丽亚·伯格内(Maria Bogner)通过信件的方式表示了对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工作的认可,并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是在当今世界背景下的一盏明灯,呼唤世界各国人民更加团结,共同应对挑战。她期待专家学者能够用学术语言解读“一起向未来”的意义。
在主旨发言环节,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人类学系教授苏珊·布劳内尔(Susan Brownell)以“从2008到2022年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为题进行了发言。她介绍了之前在中国做奥林匹克研究的经历,并讲述了利用田野调查观察中国百姓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在她看来,中国的体育界专家学者几十年来一直在宣传奥林匹克价值和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她希望能够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让奥林匹克精神、“一起向未来”的意义走入寻常百姓家。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孙大光分享了《中国“双奥”的历史意义》的发言。在他看来,“双奥之城”北京彰显出中国的大智慧。在他看来,“双奥”不是偶然的,其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战略智慧。“双奥”符合全体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是当代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国人在申奥、筹奥、办奥以及在参与世界竞争中所获得的伟大成功,在中国代表团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中所展现的风采,都充分体现在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和中华民族的智慧。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教授黄亚玲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理念的耦合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发言。在她看来,冬奥会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的窗口,通过场馆设施、冬奥会徽、体育图标、吉祥物、火炬传递、倒计时活动等,向世界传播载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冬季奥林匹克;并借助媒体沙龙、新闻发布会、“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等多种形式,向世界各国媒体介绍冬奥会筹办进展,共同分享北京冬奥会的美好愿景。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邓星华在《北京冬奥会话语能力结构及互动作用研究》为题的发言中提出,议程设置能力是讲好中国冬奥故事的关键。北京冬奥会将聚焦全世界的目光,为西方媒体和观众呈现别开生面的中国国家新形象。
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教授霍格·普鲁斯(Holger Preuss)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赛事的影响》为题,以德国体育俱乐部为例,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经济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刘桂海在《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体育与政治密切相关,应以体育推动中国外交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世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为题,从价值论和发展论两个层面,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会重要论述的内涵。
下午的分论坛,专家学者围绕“北京冬奥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北京冬奥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冬奥会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北京冬奥会与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路,有利于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强化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价值,塑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据悉,此次会议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社承办。
(编辑:牛锐)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