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寒,北方的天迟迟未亮。周末的清晨,整个县城还在沉睡着,沈建佳家小商店里昏暗的灯光下,一个高大的身影端坐盘算着:趁着年底,多挣点钱,来年开学,孩子们可以多加几道硬菜……
这一琢磨,66岁的沈建佳心情放松下来,哼起多年前部队上常唱的军歌,浑身更有干劲了。
沈建佳和孩子们一起过节(受访者提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30余年竭尽心力,帮扶资助175名贫困学子的新疆特克斯县退伍老兵沈建佳的感人故事走出家乡,传遍全国,2021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助人为乐的美名四处流传,身边的人也会忍不住会竖起大拇指点赞,可对沈建佳来说,再大的荣誉,日子仍如往常无二,日复一日地过。“唯一想做的就是想着法儿把孩子们照顾好,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这段艰难岁月。”一如他的童年,有束光照在了他的身上。后来,他也想成为点灯的人。
沈建佳是特克斯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卸下戎装30年,但言谈举止仍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和爽朗。
多年来,沈建佳始终保持和一颗公益心。早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驻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去学雷锋做好事,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沈建佳在看最小的孩子阿尔曼弹电子琴(2018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摄
两岁那年沈建佳随着父母来到了特克斯县,家里兄弟姐妹6个,一大家子就指着那点口粮地,日子过的上顿不接下顿,最难的时候甚至吃过榆树皮。周围邻居们纷纷向他家伸出援手,才有如今他幸福的生活。
“邻居你端一碗饭、我送一袋杂粮,支撑着我们一家挨过那段艰难的日子,那时候我就发誓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被温暖包围的沈建佳暗下决心。
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邻居大多数已经不在了,但他想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的的孩子得到帮助,感受到他曾感受到的温暖与爱。
沈建佳和孩子们一起吃晚餐肉蒸面,他把大盘中的肉一块块切开,再分发给每个孩子(2018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摄
1982年,沈建佳退伍后,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家住兵团第四师78团库什台社区畜牧营的萨依拉乌等6名哈萨克族学生家离县城60多公里,在县城没有亲戚,又舍不得租房,上学成了大问题。
沈建佳和妻子商量想把这6个孩子接到家中,免费提供吃住,方便他们上学。
妻子一开始是反对的,日子本来就不太宽裕,一下添6张嘴吃饭,生活压力太大了,更何况家里凭空多了6个人住,拥挤不堪,实在是不太方便。
沈建佳就拉着妻子天天谈心,被磨久了,妻子渐渐地也就心软松了口。这一松口不打紧,一晃30多年过去了,夫妻二人陆续资助了175个贫困学子。
沈建佳和孩子们的合影
“他们有的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一到放寒暑假都会来我这里报到,围着问有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帮着做的,利用假期尽力帮着义务辅导学弟学妹们……”提起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沈建佳如数家珍,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幸福。
如今,由受资助的孩子们自发组成的两个“爱心哥哥团队”已经成了3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专门利用寒暑期帮助其他学弟学妹,把他们从“老爸”沈建佳这里得到的爱与呵护照亮更多的人。
沈建佳的善举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周围的邻居从最初不理解,到纷纷支持他。他也化身为形象大使,到学校、社区、居民家里为居民传递助人为乐、爱心公益、家庭和睦等方面的正能量。
沈建佳指导孩子拉手风琴(受访者提供)
“我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沈建佳手脚麻利地收拾着孩子们的房间。一放寒假,孩子都回了偏远牧区的家,房间里空荡荡。
寒假,很多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放飞了。正值初三的阿合叶得力·吾斯曼却更忙了:忙着备战中考,忙着辅导弟弟妹妹的功课,更忙着筹办乐器培训班,为爱好乐器的小朋友教授冬不拉、库木孜、手风琴……“我想用自己的特长,为弟弟妹妹送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阿合叶得力·吾斯曼说。
沈建佳介绍他自2013年起成立的爱心志愿队(2018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摄
通过网络采访时,66岁的老人,打字很慢,改用语音,眼下常用的交流方式似乎已不那么得心应手。
老人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年轻时候的军装照,英姿飒爽,目光炯炯,额头处的五角星历经岁月洗礼,仍鲜艳如初,胸前的军功章,似乎闪耀着他一生的荣光,照亮未来每一天。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