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古丽”回山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新华社记者 熊聪茹 顾煜 发布日期:2021-12-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8岁的吐尔逊古丽·托克逊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次踏上这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连通了昆仑山深处的牧业村——米提孜村和山下的乡政府。小时候,吐尔逊古丽走出大山到乡里中学读书,当上村医后,她又一趟趟回到大山给牧民巡诊发药。

  在村医“古丽”脑海里,这条86公里山路的回忆并不美好。从前不通公路,每学期开学爸爸牵着毛驴、沿着羊肠小道把她送出大山,放假再接回家,路上磕磕绊绊要走两天。每到陡峭之处,她都心跳加速,怕连人带驴滚下深谷。

  “遇到发洪水,要从河里蹚过去,衣服都湿透了。”回忆往日时,村医“古丽”正坐在乡政府开往米提孜村的一辆汽车里。2018年公路修通后,乡政府到米提孜只需3个小时。

  位于狭长山谷中的米提孜村,属新疆和田县朗如乡,海拔2500米,曾经是深度贫困边境村。2018年以前,这里不通路,不通自来水,不通电,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全村1100多人以放牧为生,住土块或红柳建成的房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米提孜村就是一个缩影。近几年,村里大部分人搬下山、住进条件更好的新村。如今,还有300多口男女老少需要留下来照顾2.2万只羊和800多头牦牛,并为国守边。这些牧民的健康,则由村医“古丽”照顾。

  每隔3个月,村医“古丽”都会回到山里,为牧民和护边员做健康随访,发放常用药。这次也一样,在被电暖气烘得暖暖的村医务室,她刚摆放好血压计、登记本、药箱,乡亲们就一个个走进来。为年长者量血压,为婴幼儿检查呼吸道,村医“古丽”逐一细细检查,并不忘叮嘱每个人记得去乡里做一年一次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

  送走最后一个乡亲,村医“古丽”快步奔向小时候住的院落。每次回山,她都要争取看望下父母。途中,山坡上一大片太阳能光伏板泛着蓝光,这个光伏电站3年前解决了村里的用电问题,和电一起通的还有自来水。大山还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但村子已经变了。

  笑眯眯的父亲在门口迎接女儿。炉膛烧的牛粪变成了煤炭,屋里一点儿不冷,餐桌上放好了妈妈做的饭,女儿带来的时令水果也摆上了桌。

  村医“古丽”一直劝说父母下山和自己住在一起,可始终说不动那个“犟”老头。“山上的房子跟乡里一样,暖和,想孙子了手机可以联系,再想了坐车几个小时就能去看你们。”父亲就这样笑着再次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米提孜村是新疆许多山乡变化的缩影。近年来,新疆各地党委政府以服务群众为初心使命,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今后的日子,我们将在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找准工作方向和着力点,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当前和今后工作,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上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田县朗如乡党委书记张永明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