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1-10-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0月23日至24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国际会议暨纪念杨堃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承办、中国民族学学会协办。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外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马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小泉润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分别致辞。马援指出,从民族学、人类学的文化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需要以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为基础。小泉润二回顾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联合会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交往历程。廖凡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阐释好多元与一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深入挖掘和充分探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些关键语词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围绕如何更好地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发表了主旨演讲。

  论坛分“现代民族国家与各国人类学民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继承与发展”“纪念杨堃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3个会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民族学、人类学要展示出应有的学科担当,将其自身的发展与现代民族国家和民族共同体的建设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自身发展。大家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

  一是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各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本次论坛最为核心的议题之一。在讨论现代民族国家问题时,与会学者分别从各国实际出发讨论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比如,王延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国家建设与中华民族建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关联。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前主席、卡尔加里大学教授郭世宝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拿大反亚裔种族主义冲突为例,对过去50年来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以欧盟为例系统总结了强化共同体的欧洲经验等。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今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任务。与会学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内涵、特征、建设路径等进行了探讨。比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从考古学的角度推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丁宏从海外华人视角关注中华文化建设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三是作为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基础学科,各国民族学、人类学承担起建设民族共同体的重任。比如,印度人类学联合会主席苏门德拉·莫汉·帕特奈克提出了整体理解印度人类学的三个维度,即制度、谱系和实践。东南欧人类学协会主席文斯娜重点介绍了塞尔维亚民族学和人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情况等。与会学者认为,各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的民族共同体建设是紧密结合的。

  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学、人类学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百年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民族学、人类学新学科领域不断发展,形成了诸如都市人类学、教育人类学、企业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旅游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民族政治学等分支学科,逐渐凸显出民族学、人类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关怀。比如,东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首席专家、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重点介绍了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

  五是回顾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传统、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纪念杨堃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周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翁乃群、王晓丽,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迪木拉提、云南大学教授何明等,分别结合自身学术经历深切缅怀杨堃先生。与会学者还深入研讨了杨堃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杨堃社会学思想与法国年鉴学派之间的关系等议题。杨堃先生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与会学者表示要秉承杨堃先生的开创精神,继往开来,实现民族学、人类学的跨越式发展。

(编辑:牛锐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