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高等教育的国际对话​——‘民大七十载’”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郭家翔 发布日期:2021-10-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1年10月17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承办,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处、《民族教育研究》杂志协办的“文明交流互鉴:高等教育的国际对话——‘民大七十载’”国际会议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西一层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恰逢中央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对话。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出席了会议,共话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及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郭岩,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Colin Mackerras,英国教育学会主席、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著名教授Gary McCulloch,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科院院长Johanna Makela教授等嘉宾先后致辞。

  各位专家学者认为,国际会议为各国学者搭建了学术深度探讨交流的平台,此次会议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深世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在致辞结束后,还举行了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由中心主任Fred Dervin教授与苏德教授共同揭牌并致辞。

  第一阶段由北京大学博雅学者陈洪捷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学者钟秉林教授发表了题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著名学者袁振国教授发表了题为《对以学科为基础的学术建制的反思》的报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著名学者Li Wei教授发表了题为《Does Decolonising Education Apply to China》的报告。陈洪捷教授对第一阶段的主题报告进行评议并总结,他指出各位专家所做的报告视野广阔,思路很好,关注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给我们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带来了重要启发。

  第二阶段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振天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原校长孟繁华教授发表了题为《师范大学善治之道》的报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Fred Dervin教授发表题为《Interculturality as an Octopus in Higher Education: Unthinking and Rethinking a Multifaceted Notion》的报告,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进行题为《国际化需要两栖思维》的报告,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教授进行题为《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公平性》的报告。刘振天教授对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进行评议并总结,他认为孟繁华教授的报告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国际化五个方面提供了治理办好师范大学的经验;陈洪捷教授的报告与Fred教授的报告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跨文化交流的新思路;刘海峰教授的报告从多样性与公平性的视角,对世界高等教育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彩阐释。

  第三阶段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Fred Dervin教授主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Etta Kralovec教授进行题为《Dispatches from the Border: Teacher Education》的报告,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Patrick Danaher教授进行题为《The Exquisite Relationality of Being and Becoming a Scholar: Insights Gleaned from Researching with Doctoral Students and Supervisors》的报告,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Andreas Jacobsson教授进行题为《Interculturality in Swedish Higher (Teacher) Education: Inclusion, Otherness, Exclusion》的报告。Fred Dervin教授对第三阶段的主题报告进行评议并总结,他指出三位专家来自不同社会与不同背景,但研究兴趣点上具有共性,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第四阶段由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刘海峰教授主持,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振天教授进行题为《中国文科知识生产的本土逻辑与高校新文科建设的路径》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Tian Mei教授进行题为《Online Learning Satisfaction during COVID-19: the Cas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的报告,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恩舜教授进行题为《大学特色的形成模式与建设路径》的报告,青海师大教育学院院长李晓华教授进行题为《新时代对口支援民族地区高校的逻辑、动力与路向》的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苏德教授进行题为《关于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刘海峰教授对第四阶段的主题报告进行评议并总结。

  在10月18日的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本次会议的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设置了两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探讨的主题是“高等教育中的多样性”“高等院校中的教与学”“高等教育学者之路”,第二分会场探讨的主题是“高等院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高等教育中的福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会者就本次会议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经过充分讨论与总结发言后,苏德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会议落下圆满帷幕。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而高等教育始终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高等教育国际对话作为一个双向进程,不仅要关注全球问题,参与全球事务,向世界学习,吸收一流大学的经验,同时也要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相信本次国际会议能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重大启示,为高等教育的进步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