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0岁的曹双喜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内蒙古代表团团长,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参观团成员深入内地参观、学习。
曹双喜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人。沐浴着新中国民族政策的阳光,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凭借自身努力,于1979年考入内蒙古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至内蒙古民委工作。
“我熟悉民族工作,又比较善于协调沟通,所以被委以重任,担任团长。”曹双喜说,当时内蒙古代表团由20人组成,其中包括18个边境旗县的负责人。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曹双喜与大家去了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我有3个特别深的感受:一是国家发展特别快;二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三是我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提升了。”他说。
当时,恰逢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1990年9月22日下午,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全体成员在现场见证了亚运会主火炬点燃的盛况。参观团成员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后来的几天,他们还观看了几场比赛,见证了中国体育健儿站上冠军领奖台的历史时刻。“当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时候,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曹双喜说。
9月27日早晨,曹双喜收到了党中央邀请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到中南海做客的请柬。即将参加国庆观礼团的全国劳模、军人代表等也都去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艺术家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在表演维吾尔族舞蹈麦西来甫时,在演员的邀请下,所有人都走进临时舞池,随着音乐舞动起来。
在怀仁堂前青青的草坪上,在欢快的手鼓声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族代表共舞的温馨场面,永远刻在了曹双喜的脑海中。
“能够得到这么高规格的接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曹双喜说,这趟参观团之行,让他更加深刻认识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让他后来的工作拥有了不竭动力。
10月1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盛装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在这样一个特殊而伟大的日子,以这样一种身份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曹双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
“我是农牧民的子弟,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读了大学,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并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一员,这是我莫大的荣誉。”曹双喜说。
回到工作岗位以后,曹双喜将这段经历化为无穷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民族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党和国家关心少数民族同胞,我们少数民族同胞也要怀着感恩之心,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曹双喜说。
(采访、成稿于2017年5月)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