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来,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的架枧水库,在抵抗自然灾害、确保粮食稳定高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宽广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泛起涟漪。远处的群山青翠欲滴,吸引了无数游客观赏。
架枧水库美不胜收,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建造时的故事。
"带队修水库是我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回来后,干的一件大事情。"196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吴建荣告诉笔者,20多天的参观团之行是一次问道之旅,他终身难忘,始终激励着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懈奋斗。
1965年,34岁的吴建荣任松桃县正大乡人民公社书记。因为多年来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这一年,他被推荐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啊!"回忆起往事,吴建荣激动地提高起声音,眼眶不觉间湿润了,"当时的路不好走,我们先南行到广西柳州,再转到长沙,再经西安到达北京。"
尽管行程充满波折,吴建荣的内心却充满了渴望--那是求取知识经验的渴望。
9月28日,参观团一行到达北京当天下午,他们就受到了刘少奇的接见。10月1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
吴建荣一行在北京住了12天,参观了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等,还到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随后,他们赴天津、山西大寨参观学习。这一行,让吴建荣眼界大开,对他后来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观的每一天,吴建荣都在用眼看、用心记。一路上,他始终在思考建设家乡的路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取得真经,使自己的故乡苗寨大变样。"
从北京回来后,吴建荣被松桃县各地邀请进行演讲,他把沿途的所见所闻和思考讲给大家听。一次次的演讲,也让更多细微的收获和体会放大开来。
"回到工作岗位,我觉得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吴建荣说,我们这里是高旱地区,要想过上好日子,首先需要有水。经过详细考察后,他决定带领乡亲们修建水库。
确定了想法,吴建荣开始可行性调研,方案设计,施工筹备……1966年,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吴建荣担任指挥长,开始带领乡亲们修建架枧水库。
由于当时施工设备简陋,水库修建得非常艰辛。吴建荣回忆说,前期的修建基本靠人工完成,包括整个坝体都是人工夯筑的。后来有了打桩机,大家的工作才稍微轻松了一些。水库建好以后,他们又开凿了引水渠。
当架枧水库的水,沿着新建水渠欢快地流向田间地头时,吴建荣和乡亲们的心里乐开了花。"水库修好后,灌溉面积超过1万亩。"他说。
考虑到当地缺水的实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吴建荣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水利建设上。涓涓细水流向了田间、果园、茶园,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退休后的吴建荣,舍不得离开自己生活和工作过的故土,居住在松桃县正大乡新桥村自家的院子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吴建荣坚持收听新闻联播,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我亲眼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他说。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