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拉面”,大产业—— 来自全国政协“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场的报道之二
来源: 丛蓉 发布日期:2021-04-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碗拉面虽小,却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从事拉面行业已近20年的韩海明,从打工的拉面匠,到旗下拥有5家拉面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年收入超100万元。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包括韩海明在内的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的群众,为改善生活,到东部沿海城市开起了拉面馆。他们制作的拉面,口味独特,特色鲜明,在全国各地深受欢迎。

  靠着一碗小小的拉面,青海、甘肃等地许多少数群众跳出“农门”、跨进“城门”。以化隆县为例,全县有11万人1.8万家拉面店遍及全国和海外11个国家,全县农民纯收入的54%来自拉面餐饮行业或拉面相关产业。

  “拉面产业已经培育成为化隆县的支柱产业。”化隆县委常委、副县长巴才让快表示,拉面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使大量农牧民实现输出转移就业,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保护了黄河源头,留住了绿水青山。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拉面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就业出现较大波动。在4月9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说:“‘小拉面’ 在促民增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是可以实现一业带百业的大产业。”

  针对当前拉面经济面临的提档升级慢、产业链松散等问题,刘同德建议,加大民族地区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适应拉面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支持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提高从业人员的就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品牌建设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拉面产业为龙头,统筹上下游,做强产业链,畅通工业链,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区域分仓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国集养殖、加工、配送、连锁经营为一体的拉面产业体系,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甘肃、青海两省群众已在境外开设拉面店500多家。刘同德建议,应做好推介搭桥、签证办理、语言培训、餐料出境等服务,让拉面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为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开拓国际市场。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