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宁夏星福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春耕春播中“大展身手”,深耕、旋耕、平地、播种……各种现代化农机在田间穿梭,帮助休眠一冬的土地孕育丰收的希望。
“合作社去年实现经营性收入300万元,纯利润160万元,今年我们要继续扩大服务范围,收益会更好。”立岗镇通伏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华说,合作社如今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从2018年之前的“空壳村”,到2020年村集体到账收入104万元,通伏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作为村里致富带头人的张志华2013年当选村支书,彼时的通伏村还是个负债30多万元的“烂摊子”。“账上没钱,想干啥都干不成。”张志华说,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只能从上级涉农部门四处“化缘”,慢慢还账。
5年时间,账还完了,无债一身轻的张志华开始琢磨怎么搞发展。当地大面积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收割后产生大量秸秆需要打草、收草。发现这个商机后,通伏村赊账买了两台拖拉机,靠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当年就把赊的40万元还清了。2019年,通伏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30万元收入。
“周边乡镇种植水稻面积近5万亩,有大量农机作业需求。我们正想扩大发展规模的时候,自治区的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送来了‘及时雨’。”张志华说,2020年,通伏村和邻近两个村组团,共申请扶持资金300万元,联合成立了宁夏星福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旋耕机、收割机、打捆机、装载机……合作社的农机越来越多,服务半径也逐渐扩大,不仅在本地作业,还外出跨省作业。今年,通伏村计划再延长农机作业服务链,将收割后的秸秆加工成饲料,产生更多收益。“我们好好干,到年底挣160万元不成问题。”张志华说。
通伏村是贺兰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贺兰县探索以村党组织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形成“支部+合作社+产业”“支部+支部+企业”“支部+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村企互动、多村联合、以强带弱等方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据贺兰县组织部部长张宁龙介绍,全县组建了126个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销售推广等功能党小组,36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28个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143个,引领带动1.28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在贺兰县,“一村一业、一村多业、多村一业”成为常态。2020年,贺兰县全县6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有2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为2714万元。
村集体的“家底”日渐丰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也为民生公益事业添柴加薪。据统计,2016年以来贺兰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的40%用于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仅2019年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就投入4572万元。
“村里有钱了,就能给村民多办事、办好事,前两年给我们每户买了100元的意外伤害人身保险,从去年开始还给交医保的村民每人补贴50元,孩子考上大学也有奖励。”通伏村村民白永磊说,过去长期困扰群众的灌溉不畅、道路不通、出行困难等烦心事也得到有效解决。
为60岁以上老人购买保险、慰问困难党员群众、资助困难大学生……翻开64个村的村集体账本,每一笔支出、每一个项目都记录着集体经济反哺民生的“幸福账单”。(完)
(编辑:彭凤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