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意味着喜乐祥和,意味着欢庆团圆。每逢春节,游子盼归家,亲朋喜相聚,共享一年来的成果喜悦,互相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今年春节有些特别。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减少人员流动是防止疫情扩散最科学有效的措施。这个春节,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倡议,选择就地过年。年味未必唯桑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乡过年
王国梁
春在枝头已十分 (中国画) 李可染
堂弟在外地上班,今年过年不回家乡了。那天我去三叔家串门,三婶一个劲儿念叨,说堂弟过年不回家她不放心,怕他吃不好睡不好,怕他想家,怕他一个人孤单。说到最后,三婶抹起了眼泪:“这孩子没在外面过过年,今年孤孤单单在外面,这年过得多冷清!”
我见三婶如此不安心,便拿出手机,点开堂弟的微信和他视频通话。三婶在手机上看到堂弟,眼泪又涌了出来:“你这小子,一个人在外面过年能行不?”堂弟说:“能行啊,而且非常行,特别行,十分行!”堂弟兴高采烈地跟三婶打趣,脸上一丝忧伤的表情都没有。
我对堂弟说三婶不放心他在外面过年,堂弟哈哈地笑起来,对三婶说:“妈,我现在呢,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乐不思蜀,不对,是乐不思冀,我已经把他乡当故乡了!告诉你们吧,我们单位很多人过年都不回家,公司出台了很多措施,鼓励我们留下来过年。过年期间,公司食堂每顿饭都会是十二个菜,年三十晚上还让大家吃饺子呢。我们留下来过年的员工,正在准备春节联欢会,到时候我得演节目呢。而且,我现在无牵无挂一身轻松,准备过年期间加班,工资是平时的三倍呢……”
堂弟说得眉飞色舞,三婶的表情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她笑呵呵地说:“你觉得开心就行,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别总想着加班,放假了,一定要好好歇几天,咱家不缺你挣的那点钱。”堂弟说:“妈,我知道,我已经把过年计划拟定出来了,假期我的主要安排是加班和旅游,争取在外面开开心心过个年。我们这里的很多景区都免门票了,我过来三年了,还真没好好玩过。今年正好利用假期,痛痛快快地玩个够!”三婶听堂弟这样说,完全放心了。
中国年(外一首)
马从春
书法崔春平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过年 是一种传统
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当日子迈进新年的门槛
一颗思乡的心早已归心似箭
中国年 过的是喜庆
过的也是吉祥和美好
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
是年的最明亮眼睛
守候着美丽新春的来临
团团圆圆的年
洋溢着 无限的温情
穿越华夏千年的悠悠历史
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头
变成 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欣逢春节话年画
白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贴年画,曾是多少家庭经年不变的传统。灶王门神,喜庆孩童,木版年画无处不在,宅院的角角落落都充盈着年画演绎的吉祥如意。
作为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时代在变迁,年画得传承。在以年画驰名的天津杨柳青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矢志不移,坚守古艺,勾勒印染着民间生活的“理想国”。
推门进入“霍庆有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仿佛来到了年画的世界,四面墙上是密密匝匝各式裱好的年画,大红配大绿的撞色运用,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喜庆。暖暖的阳光泼洒进室内,照得桌上五颜六色的颜料丰润起来。一位脸色黝黑、目光炯炯的老人,戴着眼镜,手拿画笔,正在为年画上的娃娃“开眼”,他就是老字号“玉成号”画庄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只见他用画笔慢慢描画着娃娃的眼线,平缓的笔锋描到眼角处猛地一收笔,娃娃的大眼睛顿时活了起来。细看这幅年画,令人惊奇的是无论站在哪里,娃娃的眼睛仿佛都在和你对视,霍老师笑着说:“这就是杨柳青年画绝的地方!”
这幅《连年有余》是杨柳青娃娃年画系列中的代表,也是杨柳青年画最有辨识度、最受欢迎的形象。画作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体态丰腴,活泼可爱,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恰为 “莲”年有“鱼”,寓意生活富足。让人不解的是年画娃娃的发髻一边扎着小辫子,而另一边戴着头花,霍老师笑眯眯地指点着娃娃道:“这个娃娃左看戴着花是女孩子的装扮,右看扎小辫是男孩儿习俗,寓意就是儿女双全。”杨柳青年画源自民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吉祥,雅俗共赏,洋溢着质朴的喜气,散发着真挚的情感,仿佛是一部翻开的地域文化辞典,它藏着中国的年景,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凝聚。
春
朱谷忠
岁朝图 (中国画) 陆抑非
我收到春天的短讯
说她即将如约来临
我满怀热切地等待
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此刻她走到了哪里
凝望远方 我不禁心中沉吟
是过了白雪皑皑的漠北
还是到了星光映照的长城
听说乌鲁木齐已下过几场雪
又听说西湖的柳条还压着冰凌
难道她先要赶到海南 再转过身来
让窸窣的裙裾婆娑醉人
故乡的天空
师正伟
年年有余 徐锐
春节是一幅流动的年画,燃烧着激情,散发着喜庆,承载着吉祥,也孕育着来年的希望和梦想。
虽然原野沉睡了,节气却给庄稼人放了寒假,清冷的村庄也盼来了原有的生气与沸腾。乡村道路上,打工的、求学的、经商的、公干的,都带着对乡愁的寄托,像南归的大雁一样陆续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家园,让乡间的小道上流淌着色彩和欢笑。春节是人们一年当中难得的清闲逍遥期。我们盘点着岁月的给予和回报,谋划着来年的希冀与收获,把所有的辛苦和欢乐尽情地释放和挥洒。
春节,是人们最为看重的节日;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从喝腊八粥开始,就奏响了“过年”的序曲。腊月是农村最喜庆热闹的时节。人们要杀猪宰羊、碾米磨面、清扫房屋、置办年货、张贴春联窗花、请灶祭神,用乡下特有的“中国红”,把乡村人那种朴实的幸福编织成红红火火的中国结,高高悬挂在腊月的房梁上。腊月也是农村人走亲访友最频繁的时节,友谊和亲情,系在每个人的心中,绽放着永远的温馨和魅力。
我家的“云上春晚”
高桃芝
春节,意味着喜乐祥和,意味着欢庆团圆。每逢春节,游子盼归家,亲朋喜相聚,共享一年来的成果喜悦,互相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今年春节有些特别。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减少人员流动是防止疫情扩散最科学有效的措施。就地过年,成为大家的理智选择。
我们一大家子,平时分散在五湖四海,这个春节积极响应国家倡议,选择就地过年。
尽管亲人们不能回家团圆,但也要过一个热闹年。全家人从腊月就开始筹备的“云上春晚”,成为我们家翘首以盼的盛大庆典。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
大年三十晚上11点,客居上海的我,远在湖北老家县城的父亲和母亲,定居北京的姐姐和姐夫,还有石家庄的哥哥和广州的弟弟,都不约而同地进入“腾讯会议”报到了。在虚拟的“会议室”里,父亲潇洒地打了一个手势——燃放电子鞭炮,一串清脆的“噼里啪啦”声随即响起,此起彼伏的声音回荡在四面八方。母亲第一个发了红包,众人抢得不亦乐乎。紧接着,一阵阵红包雨飘飘洒洒地落下,一串串数字不断闪烁,伴随着欢快的笑声和浓浓的祝福,家庭版“云上春晚”的帷幕正式拉开。
藏家年味浓
唐均
盛世中华 马广生
我的家乡在雅砻江畔,是一个藏汉聚居的村寨。相传清朝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当时从雅安招募了一批水手和工匠,在雅砻江边建造船只摆渡通航。之后水手与工匠们在渡口附近建房定居,并与当地藏族通婚,一些村落便逐渐形成。
家乡一直传承着一个习俗,每逢杀年猪,要将棒子骨和一部分肋骨斩成块,再加几块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一起放进硕大的铁锅,熬骨头汤。灶膛里青冈柴蓝色的火焰舔着锅底,恨不得把火舌也伸进锅里。一个多时辰后,厨房里关不住的香气弥漫到小村。
汤熬好了,阿爷就顺着木楼梯,爬上楼顶,双手拢在嘴上,向村子里喊:“喝汤啰,喝骨头汤啰……”声音在小村里回荡,家家户户就派出代表,拿上自己的碗,欢天喜地朝我家走来。
三十多年前,猪肉可是紧俏物资,一年到头,我们这些娃儿就盼着自己家和邻居们杀年猪。一杀年猪,小伙伴们就有了口福,一连十多天,天天有肉吃,天天有汤喝。那一段日子,村里的儿童、少年,经过十几天的油荤滋养,个个红光满面。
喝汤时,大家盘腿坐在厨房的地板上,一人面前放一个洋瓷碗,稍大的人带头说:“扎西德勒!岁岁平安!”一群孩子就跟着喊:“扎西德勒!岁岁平安……”
旧时光里的年
范书颖
时光飞逝,又逢新春,少时过年的情景不禁浮现在眼前。
腊月底的清晨,空气依旧是清凛冷冽的。当朝阳从黛青的山峦间跳脱而出的时候,乡间小路上,赶年集的人流渐渐稠密起来。推车挑担的男人,提篮挎筐的女人,跑跑停停、嬉笑叫嚷着的孩子,都热热闹闹地流向了集市。
我跟着父亲也去赶年集。集市位于一片开阔地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卖糕点的摊位上,摆满牛皮纸包裹的甜点心,上面缀着喜庆的方形红纸,纸上渗着诱人的油渍。晶莹剔透的糖葫芦,齐整整地插在草靶上,看一眼,味蕾上就弥漫了酸酸甜甜。琥珀色的大块年糕,堆成小丘的花生瓜子水果糖,铺天盖地的春联年画和灯笼,更有服装鞋帽、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玩具饰品和鞭炮……摊子连着摊子,挨挨挤挤的,连绵得望不见尽头,五颜六色、亮亮堂堂摊开着的,都是充满人间烟火、可亲可爱的年味啊。
天不亮就来赶早集的人,有的拥挤在烤炉前,买了刚出炉的火烧,咬一口,皮儿薄底儿酥馅儿香。因为烫,人们一边嚼着,火烧就在两手之间抛来丢去。有讲究一点的,喜欢吃个汤汤水水,就买一碗绿豆丸子汤。卖汤的师傅面前摆着一排白瓷碗,师傅用铁勺舀了焦黄的丸子放到碗里,再放进切成三角状的香嫩油豆皮、细细的木耳丝,然后从烧得滚开的锅里舀一大勺棒骨汤浇上,再撒点大蒜葱花香菜末,滴两滴香油。买汤的人或蹲或站,吸溜一口汤,香浓鲜美,咬一口丸子,外酥里嫩,寒冷的天气里,呼噜噜一碗下去,鼻尖上冒出了细汗,舒坦酣畅!
鱼香飘飘
甘婷
进入腊月门,家家户户飘鱼香。
从腊月到正月,在胶东的大街小巷,人们总会趁着天时地利多翻晒一些大虾和各种鱼类,要将它们的美味贮藏起来。晴朗的冬日里,各种渔获经过阳光的洗礼,散发出诱人的色泽和醇香。
晒鱼早已成为胶东地区远近闻名的乡土美食和必备年货。“鱼”和“余”谐音,年年有“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寄托了老百姓朴素、温馨的祝愿。
东北的冬天,也是捕鱼的黄金季节。因为气温低,鱼都不怎么爱活动,长得又肥又大,还喜欢抱团,容易咬钩。不管是凿冰垂钓,还是拉网捕鱼,人们收获的都是满满的惊喜。
早在辽金时,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有史料记载,契丹国主在冬天最爱的娱乐,就是来到封冻的江上,用大帐围住一处,把冰磨薄,观看水下游动的鱼。彼时还会有人凿破冰面,看鱼从冰下一跃而出,现捕现煮,乐趣无穷。
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传统捕鱼方式也沿用至今。每至冬捕时节,当地渔民在冰面上祭湖、醒网、凿冰、撒网,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场面极为热烈、壮观。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