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马永
2001年1月1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中国民族报诞生了。从此,党和国家民族宣传领域有了一份面向全国的中央级报纸。
从北影厂内的“小红楼”,到红旗飘飘的倒座庙1号院;从创刊之初的20多人,到如今70余人的老中青结合团队;从纸上改稿审校,到稿件信息化处理;从光与电到数与网……新世纪头20年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中国民族报发展壮大的坚实步履,也映照着一代代中国民族报人上下求索的初心力量。
20年,风华正茂
回望20年历程,一张张报纸如在眼前翻过。从这本中国民族报人书写的当代史中,能看到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看到民族工作开新局发新枝,看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看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各族人民携手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我们始终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与各族人民血脉相连,见证着、记录着、讴歌着这一伟大时代。为此,我们倍感光荣与自豪。
民族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工作。作为深耕于民族工作领域的报纸,我们深知新闻宣传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始终将宣传好贯彻好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作为报纸的“生命线”,让党的民族理论创新话语“飞入寻常百姓家”。从音频栏目《习语精读:民族问题怎么看 民族工作怎么干》到系列深度解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创新观点“面对面”》,再到通俗易懂的《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创新栏目设置、变革话语方式、提质量扩平台,我们传播党的声音、壮大主流舆论的探索从未停歇。理论引领道路,旗帜指引方向,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努力做宣传民族工作“中国经验”的“领头羊”“排头兵”。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作,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我们不断扩展着行走的边界,最终将足迹覆盖祖国大地的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从“重走长征路”到“探访‘直过民族’”,再到“走进‘三区三州’”,从“70年·在祖国的怀抱里”用融媒体手段为56个民族同胞留下影像“全家福”,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经典案例”记录“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故事……自主策划、主题鲜明、内容厚重、制作精良的大型系列报道,成为我们的自觉追求。在边疆、在村村寨寨、在各族群众的田头院坝,我们深刻感知着这个国度的广博,感动于人民群众的奋斗,感慨于时代脉搏的跳动,也坚定了那份使命与责任,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故事”。
20年风云一纸书。如今,中国民族报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有着报、网、微、端等各种平台在内的新型主流媒体。从2007年创办中国民族宗教网及时抓住“触网”潮流,到开通报社微博、微信,入驻“学习强国”、抖音等平台,再到如今完成融媒体采编一体化平台建设,搭建“中央厨房”,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媒体生产与传播,中国民族报与时俱进,不断回应网络与信息化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诉求,拥抱媒体变革时代的“新风口”,努力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之道,在10万+、100万+乃至1000万+的点击量中,提升着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年岁月如歌,20年风华正茂。经过风雨洗礼、岁月锤炼,中国民族报这份年轻的报纸在磨砺中愈加坚韧,在积淀中愈加沉厚。对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对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对民族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正在塑造中国民族报的精神品格,激励着一代代民族报人接续奋斗、勇往直前!
向未来,砥砺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信息化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剧烈变革,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担负起伟大时代、伟大事业赋予国家民委机关报的神圣职责,切实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我们将努力做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和成就报道。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殷切关怀和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及时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族工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支持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做法和成效,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实践、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的信心、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
我们将努力做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深入宣传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增进全社会对统一多民族“家底”的了解和对民族工作的理解;深入宣传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书写悠久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伟大精神的历史,特别是少数民族为巩固边疆、保卫祖国、守边固边作出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深入宣传近代以来面对外国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机,各民族并肩御侮的伟大斗争,引导各民族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深入宣传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文化认同,从根本上培植壮大民族团结的根脉。
我们将努力讲好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国故事”。及时报道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及时报道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守正不渝,确保民族团结宣传的正确方向。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确保民族团结宣传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遵循各族群众思想认识规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科学设置议题,不断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力;要善于把握时度效,不断提高做好宣传工作的水平,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注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群众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多做“滴灌式”宣传,在“精耕细作”中实现“润物无声”;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报社融媒体采编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报社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融合步伐,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播格局,建立以内容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将中国民族报打造成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主流媒体。
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为报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特别”的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干部职工,始终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要努力培养一批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面向未来,我们将努力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56个民族、14亿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