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总书记写信的谭美春(右三)等毛南族脱贫群众走出山寨。 高东风摄、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毛南族群众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约70%。数据显示,2015年底,环江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1.84万户6.66万人,其中毛南族1.47万人;到2019年底,环江累计减贫6.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记者日前走进环江县,探寻实现整族脱贫的环江经验。
聚焦突出问题,一步一个脚印
“草帽能盖地,吃水要望天。”这是对毛南族群众过去生活环境的生动描述。千百年来,大山里的毛南族群众,吃水基本靠天,交通基本靠走,粮食经常没有。基础设施薄弱,成为毛南族群众脱贫的突出制约因素。
人可以一天没饭,但不能一日无水。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成为环江脱贫攻坚的重要一战。2017年,打狗河饮水工程开始动工。该工程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3公里的隧道,把12公里外的打狗河水引到环江毛南族聚居地,施工难度很大。
2019年6月24日,打狗河饮水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河水穿越群山阻隔通进千家万户。从此,毛南族群众不再需要靠天吃水。88岁的谭宾奶老人,捧着水龙头里流出的水热泪盈眶,嘴里喃喃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习总书记!”
在饮水问题上,环江累计投入1.7亿多元,对72个毛南族聚居村实施359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2万人受益。2019年底,毛南族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
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环江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2016年以来,环江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学生零辍学。累计投入7.2亿元,改善毛南族聚居的下南乡、72个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中小学校、幼儿园,解决了4500名毛南族学生就学问题。贫困家庭学生100%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72个毛南族聚居村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看病、有病看得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在住房安全保障上,环江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支持1880户毛南族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其中新建1200户、维修加固680户,稳固住房保障率达100%。
路网、电网、通讯网建设,也是环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内容。2016年至2019年,环江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村屯级道路建设1269条,受益群众19万人;投入资金6007万元,建设平板桥108座,受益群众1.7万人。2020年以来,环江继续巩固提升改造通村屯道路、平板桥、产业基地道路等项目建设160个,总投入资金约1亿元;143个村全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全部接通生活用电;实施农村4G网络改造工程,143个村全通宽带网络和4G无线网络。
经过5年多的奋战,毛南山乡曾经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毛南山乡,一条条新路通向四方,一根根网线连接山外,一片片山岭瓜果飘香。
工作人员在环江县思恩镇陈双村双乐苗寨发放分红款。高东风摄
易地扶贫搬迁,安居乐业谋长远
2020年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一大早,环江城西社区的小广场上就聚集起很多穿着橙坎肩、绿坎肩的志愿者和多名社区群众。原来,城西社区正在组织“井”上添花井盖美化活动。
来自下南乡玉环村的谭美永穿着橙色的社区志愿者坎肩。“我有两个儿子5个孙子。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孙子在读书。平时没啥事,就在社区当了志愿者。”当被问及为什么愿意做志愿工作时,谭美永告诉记者:“我们搬迁到这里,政府帮我们建了房子,安排了工作,给孩子们解决了学校,这里就是我的家。国家对我们好,我也想回报社会。”
与谭美永有着相同想法的人,还有很多。这也正是环江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成功的一个注脚。
“十三五”期间,环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4360户1786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6.8%。和很多贫困地区一样,环江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也克服了不少困难,如建设用地紧张、生活配套不完善等。环江以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可发展为核心理念,以真心换真情,最终让移民融入城市生活,爱上新的家园。
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根本。环江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按照安置房产权登记的程序和要求,为搬迁户的安置房办理不动产权证登记工作,让搬迁户在安置区住得安心。环江还创新构建“六联一带”移民社区治理新模式,引入“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探索新型移民社区服务经验。所谓“六联一带”,就是“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三社联动”就是驱动社区治理创新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互联互动,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前面提到的井盖美化活动,就是“三社联动”的内容。城西社区引进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来此建站,帮助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带动开展社会活动,让搬迁移民理解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让社区群众得到及时有效帮扶。党支部书记韦晓说,两年来,通过“三社联动”,社区群众从刚到这里的不知所措,到现在已经开始积极关注社区公共事务、热情融入社区生活。“大家都很认可现在的新家,我们这个有45栋楼、4000多位居民生活的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移民稳住后,致富是目的。环江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措施,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后续扶贫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占地2400亩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贫产业园,实施产业联扶机制。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每年可从“后续扶贫产业园”申请扶持资金1500元,进行自主创业(开办商铺等)或参与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同时,环江引进27家龙头企业,开设102个扶贫车间,引进生产智能手机的全产业链项目,打造电子科技产业园,让近万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在县城的两个安置区,有两个卫生院满足移民群众就医需要;建成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解决了2185名搬迁群众子女的入学问题。从居住到活动,从致富到发展,环江已经为搬迁群众的今天和明天的好日子做足了准备。
在环江县大才乡,果农带着丰收的喜悦,采摘砂糖橘。高东风摄
强化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最关键
“如果一个人,你推着他,他就往前走,你不推,他就停下来,那么,他自己可能永远不可能前进。”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形象地描述着扶贫工作,“所以,脱贫的关键在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扶志又扶智,才能真正实现彻底脱贫。”
时值初冬,北方已经大雪纷飞,但环江水源镇的中涧果场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橘树,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砂糖橘,一条条产业路弯弯曲曲地串联起橘林。
“28位乡亲承包了我们果场的500亩地,其中2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果场负责人黄继观说,2016年,在召集人黄永种的组织下,山岗村的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水源镇承包土地种植砂糖橘。
“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帮我们修筑产业路,帮我们联系专家教授砂糖橘种植技术。没干时不知道,开干以后才发现果树种植太不容易了,要懂政策、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恐怕坚持不下来。”黄继观说,“以前我种莎木,十多年才见效益,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存款。现在种砂糖橘,收成不好时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日子好过多了。乡亲们看到我们做成了,陆续有人想加入进来。我们正在想办法扩大种植面积,联系果品销路,让更多的贫困兄弟跟着我们一起赚钱。”
有黄继观这种经历的人在环江还有不少,他们是环江志智双扶成效的典型代表。“既要全面帮扶,又要树立典型,让大家看到榜样、看到目标、看到希望、燃起信心。”黄荣彪说,“为了做到志智双扶,环江想了很多办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一个重要载体。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整合各种资源,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环江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为单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3个,在72个毛南族聚居村全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投入使用,全县成立了97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注册人数4.5万人。通过这些站所,环江“面对面”问需于民,“点对点”服务于民,“手拉手”送教于民,“心贴心”造福于民,“实打实”文化惠民,真正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加深了市民与农民的感情,激发出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动力。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从“百村千屯办春晚”“广场文化活动周”等文体活动,到讲述脱贫励志故事、赞美新生活,再到“雨露计划”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毛南族贫困学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技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环江从未放松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帮扶。
城西社区组织的“井”上添花活动中,家长志愿者带着孩子参加活动。 王辉摄
小县城办大教育,让环江未来有保障
“在环江,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环江一直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特别是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更是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小县城办起了大教育。
5年来,环江筹措资金1.32亿元,新建城区幼儿园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5所、村级幼儿园5所,改扩建和完善村级幼儿园12所,实现了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人口大村幼儿园全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大幅提高。
5年来,环江整合资金7.71亿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新建(迁建)8所义务教育学校,2283名易地搬迁户子女、1905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得以在县城区学校就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5年来,环江共投入资金2.25亿元,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新建校舍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600个。
环江还实施教育扶贫惠民工程,不断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实现了幼儿入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阶段(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贫困大学新生资助等教育资助全覆盖,资助政策阳光普照毛南山乡,全县没有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同时,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的学生和参加技能培训的青壮年劳动力可申请“雨露计划”,在校家庭困难大学生均可申请助学贷款。环江县政府每年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大学生一日捐”活动,捐资全部用于帮助特别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每年组织“慈善晚会”,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资助贫困生和高考成绩特别优秀学生。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环江每年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走教支教等途径补充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校长教师培训,实施教师安居工程,确保教师队伍提质增量。
“曾经,环江的优秀生源大量外流;如今,我们开始吸引外县的优秀生源来我县就读。这是对我们教育水平的肯定,也是我们吸引人才的起点。”黄荣彪说。
走访环江,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无论是县城的还是农村的,大家都对今日环江充满热爱,都对明日环江满怀憧憬。环江人无不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为傲,无不以自力更生、勤俭致富为荣,积极进取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满溢毛南山乡,各族群众携手奋进,共同追求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水源镇中涧果场新种植的砂糖橘林还没到挂果阶段,但果园中一条条贯穿其中的产业路似乎已经把水果送往远方的市场。 王辉摄
(编辑:李华)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