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文化如何赋能脱贫攻坚
来源: 刘世树 发布日期:2020-12-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比耳本顺竹艺专业合作社,姚本顺(左)给村里的孩子传授竹编技艺。姚元飞供图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有1项纳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1项省级非遗项目,355项州级非遗项目。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助力各族同胞脱贫攻坚奔小康,湘西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政策引导聚洼地

  多方联动谋新篇

  为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相关文件,就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做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相关部署,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湘西州委、州政府配套出台了相关文件,对非遗扶贫给予政策引导与支持。

  湘西州委组织部、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扶贫办、州妇联等部门应时而起,合作联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习传统工艺,共谋非遗扶贫新篇章,利用各自部门优势为非遗扶贫、就业增收提供培训、服务,搭建交流、销售平台。

  阵地引领率先行

  以点带面成示范

  2016年3月,在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关怀下,全国第二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湘西州挂牌。经过调研,工作站发起了非遗扶贫“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该项目以湘西苗绣为主打元素,对苗绣产品进行全系列升级研发和生产,让在外务工的拥有苗绣技艺的妈妈回到家里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推进“让妈妈回家”项目顺利实施,工作站设立了6个“让妈妈回家”基地,两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企业,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养一批非遗扶贫带头人和产品研发设计师。

  在政府和工作站的推动下,湘西州非遗产品生产企业快速成长,涌现出了七绣坊、农家女、比耳竹编、成菊织锦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和石佳、林杰、姚元飞、黎承菊、王良玉等一批文化扶贫带头人,有效地带动了区域文化扶贫就业增收。截至2019年底,湘西州各类文化企业达3000余家,从业人员数量达6万余人,实现文化产业产值35.13亿元,产品销往国内和10余个国家、地区。

  文化生态同发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

  实施“让妈妈回家”项目以来,湘西州非遗工坊、基地、传习所等增加到94个;从业人员增加到8000余名,人均普遍增收1000元以上。2019年全州新建成“居家式”扶贫车间16家,吸纳34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带动1570人脱贫。

  “让妈妈回家”项目让苗绣、织锦、挑花、凿花等非遗产品热起来了,非遗传承也跟着火起来了,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基本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

  截至2020年3月,湘西州实现64207名贫困人口脱贫,1110个贫困村出列,全州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作者系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