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院子里的水龙头一拧开,自来水就喷涌而出,马金龙4岁的儿子兴奋地边跳边喊:“爸爸,水流出来了!”
31岁的马金龙开心地笑了笑,又低下头忙着搅拌水泥,他想趁着天晴把青贮池加固好。马金龙家住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这里是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西海固地区的核心区,西吉县是目前宁夏唯一尚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昔日的西海固十年九旱,或许是出于对水的渴望,马金龙的父亲为他取名“金龙”,希望这个靠天吃饭的家庭不再为水发愁。
“小时候种地,有时收的没有种的多,人喝水都困难,庄稼只能望天收。”马金龙说,没有水,人们得翻山越岭远途拉水。“后来出门打工,我总得请假回家拉水,想找份稳定工作也不容易。”
不到西海固,不知水有多贵。马金龙扳着指头算起账:从7公里外把水拉到家,1立方米水费只要3元,可运输成本近30元。更麻烦的是,遇到雨雪天,三轮车爬不上坡,一家人只能干瞪眼。
西海固人用水,其精细曾堪比炒菜用的油。“1立方米的水,一家四口人能用好几天,一盆水先洗菜再洗脸,然后用来洗脚。洗衣服用雨水,不下雨,脏衣服就只能在墙角堆着。”马金龙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政府帮扶下,他家里养了3头牛,但一直不敢扩大规模。
随着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等工程的顺利推进,新庄村有了安全水源。按照现行标准,住在半山腰的马金龙家附近800米内有了一处取水点,不仅拉水成本降低了,安全稳定,而且能喝上达标的饮用水。
有了水,马金龙也看到了希望,准备再添几头牛,扩大养殖规模。没想到,一场变故突如其来:2018年9月,因不当操作铡草机,他的右臂被搅入机器……
“两只手时家里的日子都过得那么难,现在只剩一只手可咋办?”马金龙说,截肢后,他几次站在医院12楼病房的窗前想跳下去,可想想老婆孩子,又一次次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出院回家后,第一件难事还是拉水。虽然距水源不远,可马金龙再没法驾车上下山坡。“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残疾,驾车拉水容易出事故,没水又难脱贫。”新庄村村支书李玉宝也急在心里:“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真把这家落下了,乡亲们也会看不起我。”
马金龙家的水,到底该怎么办?驻村第一书记王元明和李玉宝召集村干部,一连开了5次专题会想办法,又多次到马金龙家里了解情况,沿着拉水的路线实地勘察。村里把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方案报到乡里,不久,一条长约1000米的输水管通到了马金龙家。
“有了水,我们家就‘活’了。”马金龙的妻子马忠花说。
如今,每天6点,马金龙准时起床喂牛,别人一小时能干完的活,他要两个小时。马金龙说,今年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原来的青贮池年久失修,他便和妻子加固起了青贮池。
为全面排查和解决影响脱贫质量问题,今年初,宁夏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的“四查四补”工作,逐一排查并补齐短板弱项。
在这次“四查四补”中,马金龙多次申请低保未能成功的“症结”被找到。最近,已经办完了相关手续的他,正在等待资格审核。
现在,这个四口之家养着9头牛、6只羊,种着20亩青贮玉米和2亩土豆。
看着马金龙空荡荡的右边袖管和满头的汗珠,李玉宝不住点头:“金龙想把生活往前面赶着,像这么发展,好日子就在前面哩。”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