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澄江:守护一泓清水 福泽一方沃土
来源:新华网 冯雨钐 发布日期:2020-10-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云南省澄江市地理区位的写照,若要找出最能代表澄江的名片,抚仙湖是绕不开的名词。长久以来,澄江市18万人口受其泽被,与这一泓湖水结下深深的情缘。

  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储水量达206.2亿m³,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量的72.8%、全国淡水湖泊的9.16%,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水资源储备地,被美誉为“玉溪的眼睛、云南的名片、全国的财富”。

  为了守护好抚仙湖生态,多年来,澄江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思路,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打好抚仙湖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

  “十三五”期间,当地政府累计入资金近300亿元,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系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

  

9月27日,抚仙湖沿岸景色如画。新华网 冯雨钐 摄

  人退湖进 腾出绿色空间

  抚仙湖流域地势周围高、中间低,污染物容易汇集入湖,这一泓清水曾面临着矿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源的威胁,入湖污染源根治难度非同一般。

  2017年12月,澄江市启动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户私营企业全部退出,采砂石场、工矿企业、畜禽水产养殖企业等主体被植被丰茂的湿地、森林所取代,1544户餐饮住宿企业完成整治,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规范经营管理。

  同时,近年来游客数量猛增、沿湖居民生活生产污染也是对抚仙湖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一大因素。

  为此,澄江市于2019年10月启动了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将沿湖剩余的2.2万余人分批次全部搬离沿岸保护区,期间成功发行棚改专项债36.7亿元,争取中央省补资金1.59亿元、省级基础配套补助资金4.3亿元。

  “澄江市龙街街道在这次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任务较重,先后有一万余人完成搬离任务。”龙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方瑞介绍,此次搬迁项目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的原则,鼓励搬迁群众进城、进镇、进项目、进特色村。

  为了确保居民“搬得出、住得下、可持续发展”,此次搬迁安置地块选择区位良好的区域,搬离的居民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商业产权分红等形式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有需求的居民可以在获得免费的培训后到特色村镇、商业综合体等实现就业。

  

9月27日,抚仙湖沿岸景色如画。新华网 冯雨钐 摄

  截污治污 确保水清河畅

  确保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需要将源头管牢。

  位于抚仙湖北岸的窑泥沟曾是澄江市城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之一。由于地势较低,周围河流的污水全都在此汇集,形成了臭味扑鼻的黑臭水体。而如今,窑泥沟流淌的是清澈的河水,河岸绿树成荫,“颜值”有了质的提升。

  澄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任晓克介绍,2016年,澄江市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将抚仙湖流域划分为6大片区开展截污治污。

  2019年6月,澄江市将城区4个社区以及2个镇(街道)集镇所在村(社区)纳入网格,划分为7个大网格68个小网格,实施堵口、查源、截污,城区基本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

  同时,澄江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抚仙湖流域122个河湖库渠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全覆盖,实施河道脱劣整治,以市区截污治根,截住上游城乡入河生活污水,河道查源、堵口、截污、清淤、换水等系列举措为抓手,进行标本兼治。2019年,最后6条入湖河道实现脱劣,抚仙湖告别劣Ⅴ类入湖水体。

  

9月27日,抚仙湖沿岸景色如画。新华网 冯雨钐 摄

  生态修复 实现岸绿景美

  为保证抚仙湖水量补给以及更好地实现水质净化,澄江市坚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15.17万亩一次性“七彩·森林抚仙湖”建设,着力实施5.38万亩坡耕地治理、6.59万亩石漠化生态修复以及3.2万亩未成林地造林抚育,目前这些治理修复工作已全部完成建设。得益于此,近年来澄江市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和湿地保护率实现了显著增长。

  据了解,经过3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10年的林业抚育,到2028年抚仙湖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将由43.78%提高到58.91%以上,林木绿化率将由54.17%提高到88.36%以上(不含水域面积)。

  此外,澄江市还对抚仙湖径流区坝区常年种植蔬菜的5.8万亩土地进行流转休耕,发展蓝莓、荷藕、水稻等高原特色农业,着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如今,成片的荷塘、湿地成为了抚仙湖沿岸新的靓丽风景线,数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澄江正通过抓好管水的人、管好装水的湖、治好流水的河、护好蓄水的山,守护抚仙湖这一池澄碧,通过释放生态红利,让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