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州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扶贫车间里,十多名妇女在制作花样繁多的油馃馃。 徐锦涛摄
金银花开“金银”来,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将金银花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新兴产业来培育,2019年重点在龙泉、大树等7个乡镇示范种植金银花4300亩,2020年在百和、坪庄等13个乡镇推广金银花1万亩,累计推广种植达1.43万亩。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步伐,东乡县采取延伸、拉长、打造等形式,使牛羊养殖,马铃薯、金银花、藜麦种植等形成产业链条,用产业破除贫困枷锁。
东乡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统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防止返贫致贫的重要推动保障,坚持“户上挖潜”和“户外拓展”并举,充分放大产业奖补带动和贷款撬动双重效益,精准对接落实牛羊达标、特色种植、餐饮等扶持政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规模效益,力争每个农户家都有两三个增收渠道,持续增加群众稳定增收渠道。
“多点开花”的富民产业,已经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脱贫信心和决心,也为整个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崭新活力。
走进扶贫车间,机声隆隆,在东乡县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几十名妇女有条不紊,分工协作,一顶顶做工细致、样式精美的帽子在她们的手中诞生。
“骑车10分钟就到车间,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最多时一个月拿了5000多元……”说起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村民马阿西果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几年前,她还是东乡县达板镇的贫困农村妇女,自去年9月进入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通过多次培训和技能比武,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缝纫工。
与马阿西果一样有同感的还有龙泉镇拱北湾村村民马秀花。过去守着一亩三分地,只能靠天吃饭,现在搬出大山,土地流转有分红,还能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打工,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提起现在的生活,马秀花说:“我们拱北湾很多人住在新农村,扶贫车间就在附近,妇女们就在家门口的车间上班务工,挣点零花钱,比起以前,现在的生活好多了。”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产业是抓手。“在后续产业方面,一是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在劳务输转上修建扶贫车间;二是配套建设设施农业,如香菇大棚;三是对群众的土地通过划分片区,实施订单农业、设施农业,保证群众的增收。总的来说,通过易地搬迁的实施,使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根本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龙泉镇党委书记杨志君说。
通过一系列帮扶政策,东乡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9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8万人、累计减贫9.6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69%下降到4.25%、贫困村退出114个。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