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从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看农民的丰收账
来源:贵州日报 黄霞 发布日期:2020-09-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丰收了!贵州大地生金吐银。

  丰收了!贵州农民喜笑颜开。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深深的挂念,亲切的问候,让贵州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一定要不误农时抓生产,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我省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出台《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成立12个领导小组,纵深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今年1月,贵州将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为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当前,众多产业结出累累硕果,广大农民喜获真金白银,乡村田野孕育无限希望。

 

  户户产业增收旺 人人一本丰收账

  9月18日,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村民谢世莲挎着竹篓在茶园里采茶,不一会儿功夫,半篓茶青就到手。

  2002年,依托遵义茶产业发展的机遇,谢世莲将家里的两亩玉米地改成茶园,从此当上了茶农。

  “当时两亩茶园投了1800多元,现在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谢世莲说,这几年,家里不仅建了一楼一底的黔北民居,还买了一辆轿车,迎来了生活的大丰收。

  金秋的黔南,山坡上、田地间处处都能闻到甜蜜的果香。

  “自从苹果熟了,每逢节假日,采摘游玩的游客很多。”吴吉顺是景云关苹果基地的种植大户,也是长顺县第一批苹果种植户。自2006年开始种苹果以来,果园面积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亩。

  “人工、肥料等算下来,今年投入了30万元,目前产量估计能达20万斤,收入在80万元左右。”算起丰收账,吴吉顺脸上难掩兴奋。

  在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姚寨村姚上组,500余亩油茶在雨点的洗涤下,纷纷缀上晶莹的水珠。

  “以前村里有老油茶树,新种的出油率更高、品质更好,有干头!”村民夏云龙说,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他流转了300多亩闲置的田土发展油茶,一干就是8个年头。

  看着油茶的长势,夏云龙盘算:“今年预计产量20余万斤,按照行情每斤1.6元算,加上茶油销售,少说也是40来万元了。”

  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锡厂村,50岁的邱成慧也找到了致富门道。

  两年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邱成慧将自家的5亩土地流转出来种植牛饲料——皇竹草,同时还加入到村里的种植养殖合作社中,除了每年有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还有分红、工资等收入。邱成慧说,现在一家靠牛产业每年就有4万元以上的收入。

 

  “龙头”带动增底气 发展产业信心足

  要将“产业蛋糕”做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致富能人的给力。

  “1至8月,公司生猪销售量达6万多头,相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这个业绩,让贵州富之源集团修文公司总经理杜文钊有些出乎意料。

  今年来,贵阳按照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总体要求,树牢全产业链思维,落实生猪生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力推动生猪产业“保供给、强弱项、补短板、促增收”,着力打造开阳、修文百万头生猪产业带,补齐产业加工短板,实现生猪产业量质双升。

  说起产业路上的“高人指点”,德江县荆角乡茶山村村民杨凤春感受深刻,“依靠荆角乡山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铁皮石斛产业,我在家每年可以挣两万多元。”

  2013年,荆角乡发挥能人效应,培养邓帮强为茶山村致富带头人,建起了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如今,该村石斛基地面积1600亩,投产面积800亩,固定带动14人就业。带动荆角乡茶山、训山、燕子等6个行政村412户1438人增收。

  在镇远县都坪镇下屯村,为解决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少等问题,该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村干部带头入股,整合扶贫资金,2017年成立了镇远县下屯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养殖品种为个头大、肉质好的红瑶鸡。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入股,产业也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下屯村党支部书记庞祥说,该基地建设100个鸡棚,其中30个已投入使用,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赢。

  时下,织金县15.31万亩南瓜陆续进入采收期。在龙场镇营苍村南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抱起犹如硕大“元宝”的南瓜,喜上眉梢。

  2019年,织金县把南瓜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与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织金县10万亩南瓜订单种植及收购产业扶贫合作协议》,采取“龙头企业+平台公司+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发展南瓜产业,南瓜种植面积增至10万亩。

  如今,南瓜种植覆盖织金县30个乡镇(街道),带动21217户78925人就地就近就业。

 

  产销对接步步顺 黔货出山路路通

  在江口县,冷水鱼早已走俏市场。

  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县德旺乡净河村饲养的冷水鱼,除了销往广东、广西、云南及周边区县市场外,还出口越南等地,销路不愁、市场前景广阔。去年,公司产值600多万元,带动当地220户群众一起发展。

  如今,江口的冷水鱼产业,构建出了以鲟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和鱼子酱加工、销售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鲟鱼全产业链。

  9月初,卖完最后一批辣椒,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青山村村民邓步生也得空逗逗小孙子,乐享天伦之乐。

  “今年15亩二荆条辣椒又迎来丰收,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共收入10万余元。”邓步生说,品质优良的遵义辣椒根本就不愁卖,都是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卖到全球。

  “这段时间种下的竹荪、灰树花和木耳都丰收了,主要销往本地和周边市场,销售情况不错。”说起销售,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菌种植基地负责人陈伦波直言:“没有压力。”

  为高质量发展食用菌产业,黔西南州全力推进产销对接工作,在积极开拓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分拣中心建设,与东部地区大型集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畅通省外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线上电商和线下商超等销售市场。

  “凉都三宝”之一的刺梨,“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曾经的野果果,如今摇身变为助农增收的黄金果。

  目前,六盘水已形成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刺梨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创建出“刺力王”“天刺力”“吉梨到”等6个自有品牌,向市场推出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含片等系列产品。今年1至8月,六盘水刺梨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1.46亿元。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