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平凡,在于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着无尽的热情。伟大,在于他们担负着为国育人之重任,用坚定的信仰把三尺讲台站成世间最美的风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公布了12位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本期聚焦,让我们一起了解其中两位教师的故事。
深山红烛“丁妈妈”
—— 记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
正在给学生上课的丁海燕。 资料图片
陕西省旬邑县马栏山区是革命老区,丁海燕是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一名教师。30多年来,她以校为家,克服生活拮据、身体病痛等困难,用爱播撒知识的种子,照亮革命老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1986年2月,19岁的丁海燕被推荐在家乡的金盆村小担任语文代课教师。这里沟大壑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从苦日子中长大的丁海燕,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里的娃娃们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拥有和父辈们不一样的人生。
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尤其是听了优秀教师的展示课之后,丁海燕深深感受到压力和差距,她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学习。
白天给孩子们上课、辅导,开展各种活动;晚上备课、批改作业,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她还报名参加师范学校的函授学习。几年下来,她顺利完成了函授学业,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丁海燕在教学上从不惜力,舍得花心思。她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编儿歌、做游戏,教低年级学生识字和算术;她把一篇篇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她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点拨、激励。节假日,她翻山越岭、跨沟过河,往返好几公里到学生家里家访、辅导功课。
多年来,丁海燕所带学科的成绩在县级质量检测中都是名列前茅。1999年以来,她所任教的村子考入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学生有40余人,成为全县走出大学生最多的村子,改写了多年来该村从未走出过大学生的历史。
在学生们眼中,丁海燕是老师,更像妈妈。马栏山区的冬天特别寒冷,下雪时常常会有年龄小的孩子怕冷逃学。为了让学生按时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前,丁海燕都要问孩子们:“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怕。”“那怎么办?”“我们跑步,我们挤暖暖。”“对,这就叫想办法。不逃课才是小英雄!明天可能会更冷,你们该怎样做呢?”“我来!”“我也来!”……“说好了,老师明天会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等你们,要是谁鞋湿了,老师给你们烤干,穿上热乎乎的,可舒服了!”就这样,年复一年,丁海燕“哄”来了一茬又一茬学生,又把他们一个个送进了更高学府。
从1986年任代课老师到2008年转为公办老师,丁海燕始终坚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她说,人生最充实、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学生们在一起。
家里人说丁海燕是个教书狂。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她就忘记了所有的病痛和不舒心。在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苦点累点没有啥,但不能误了孩子!”
丁海燕所在的地方,村民以汉族和回族居多。她经常利用工作和家访等机会,给大家讲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默默做了许多增近民族感情、维护民族团结的事情。“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只有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才能让祖国这个大家庭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近两年,丁海燕转型做了体育教师。开始不会教,她就对着教学视频一遍遍地学,趁着周末在操场一次次地练,等学会练熟了再给孩子们教。备一节体育课,她常常要花两三天时间。
校长张平说,丁海燕的体育课比一些专业老师教得还好。
自从教书以来,丁海燕几乎吃住在学校。学校实行寄宿制后,她课余经常到学生宿舍指导孩子们整理内务,教他们如何和同学友好相处。她总说,将心比心,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她不想看到因为自己漏想一点、少做一步,学生出现啥问题、啥闪失。
从教34年,丁海燕一直保持着刚工作时的激情。她说:“当看到山里的孩子一拨一拨健康成长,离开学校,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时,我由衷地感受到身为人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为了让这些孩子们不再像父辈那样在贫困中挣扎,我一定要做好深山里的红烛,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以行动回答何为师者
—— 记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
何梅在幼儿园与学生在一起。 资料图片
2020年7月2日上午11时11分,贵州省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一共有5个班,地震发生时,有4个班的孩子在教室里,1个班在室外活动。
地震刚发生,幼儿园教师何梅就从办公室跑向教室,组织学生躲藏避险。
事后,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地震发生后7秒钟,孩子们就躲到了课桌下,又过了10秒钟,所有孩子都安全地撤离到操场上。
17秒,32名孩子安全撤离教室,网友称之为“教科书式的撤离”,何梅也被誉为“最美逆行教师”。
时间倒回至2006年,刚参加工作的何梅,被分配到赫章县朱明乡磨角小学。
当时,朱明乡交通不方便,有的学生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中午没有时间回家,就自带洋芋作为午餐充饥。一些学生连洋芋都没有带,要挨到下午放学才能回家吃饭。心疼孩子的何梅就经常喊来学生和自己一起用餐。一次,有个孩子一边吃一边说:“老师,我妈妈外出打工了,我很久没有吃到这么香的饭了。老师,你就当我的妈妈吧!”
有一天早上,朱明乡遭遇瓢泼大雨。何梅担心学校附近的小河涨水,孩子们上学有安全隐患,便只身一人跑到河边接孩子们过河。下午放学后,她又把孩子们一个个平安送过河去。
何梅说:“那时我虽然没结婚,但我会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种感受真的很神奇,促使我不断去体验幸福与美好!”
2012年,何梅调到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工作。
刚入园的小班宝贝们哭成一团,哄好这个,那个又哭了;这边的在跳舞,那边的却在打闹……从小学教师转岗成为幼儿教师,以前积累的教学方法全不奏效。专业上的短板让她不敢放慢学习的脚步。何梅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在学习,别人玩耍的时候我在学习,别人旅游的时候,我到其他幼儿园观摩学习……”
有个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刚来幼儿园时常常要人背,不然就哭闹。何梅就天天背着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凡事不厌的心态,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是何梅成为幼儿教师后的体会。
“房屋晃动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地震,就在那瞬间,我想到距离安全出口最远的大二班在二楼最边上,如果房屋倒塌,肯定要从最边上开始,那里是最危险的。”回忆起地震当天的场景,何梅仍有些激动,“我在办公室里喊了声‘地震了’,就拔腿跑到大二班。”
从视频监控上看,何梅进入教室的时间是11时18分07秒。
进入教室后,何梅看到大部分孩子都按照平时演练的要求藏到了课桌下,少数孩子的头还露在外边。何梅赶紧帮助他们把头藏到课桌下去,并安抚孩子们说:“不要慌张,要听老师的指令安全撤离。”
几秒之后,房屋晃动幅度小了。
“这时候是撤离的最佳时机,否则余震一来,孩子们的危险系数非常大。”何梅回忆道。
在和同事简单沟通后,大二班开始了撤离工作。
监控显示,第一个孩子在老师的保护下走出教室的时间是11时18分23秒。紧接着,何梅护着孩子冲出教室后便背靠阳台的护墙,两手不停地护着孩子们,监控显示最后一位小朋友跨出教室门的时间是11时18分40秒。
11时18分57秒,大二班的孩子们全部撤离到操场,整个撤离过程不超过1分钟。
在问及是什么力量驱使她如此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的时候,何梅说:“我是一名党员,我对党旗宣誓过,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何梅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关键时刻身先士卒,兑现了入党誓言。”这是赫章县教育科技局局长王琳对何梅的评价。(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